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含山:瓜果上新趣玩夏 农文旅融合绘新篇

2025年07月10日14:34 | 来源:马鞍山日报
小字号

  初夏时节,仙踪大地绿意苍翠,田畴沃野,特色种养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黄桃、葡萄、西瓜、小龙虾等特色产业不仅让土地焕发生机,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种类多,深挖“土”的资源。穿行在仙踪的沃野间,处处是“瓜果经济”的生动注脚,六衖村的黄桃园里,金灿灿的黄桃已压弯枝头;石婆村的甜馨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东洪村的西瓜种植基地里,又大又圆的西瓜迎来采收旺季。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仙踪镇因地制宜做足“土”文章。2025年全镇水果种植总面积达2016亩,14家休闲家庭农场星罗棋布,黄桃、草莓、西瓜、李子、葡萄等主打品种各展风采,为适应市场需求,还适度引进发展路霸一号、红叶李、冰糖李、灰子、建德红等一批市场适销品种,为水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今年我们再安草莓大概卖了3万斤,纯利润有7万多元。”再安村党总支书记曾长平算起账来,眼里满是笑意。从种植到管护、采摘,全链条的瓜果产业发展都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家门口就业机会。

  品质优,放大“特”的优势。清晨,连片的稻田泛着粼粼波光,五里村养殖户代家发穿着连体雨裤,正在虾塘里熟练地收起地笼。随着虾笼出水,一只只挥舞着大钳的小龙虾活蹦乱跳地落入盆中,个头饱满。“这批虾能卖个好价钱!”代家发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这份底气,来自“稻虾轮作”的生态密码。小龙虾在稻田里充当“清道夫”,专吃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化作天然有机肥,滋养后续水稻生长,形成“稻因虾而更香、虾因稻而更肥”的良性循环。今年,代家发在水质管理、饲料配比、密度控制上再下功夫,通过种植水草、投放益生菌等方式改善生态,养出的虾比往年大了一圈。近年来,五里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稻虾轮作”特色产业。2025年五里村稻虾种养面积已扩至2000亩,建成全市最大的“金稻渔”稻虾综合混养基地,年产优质龙虾超60万斤,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8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租金,基地还常年吸纳80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这片“会生金”的稻田,正书写着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答卷。

  采摘热,延伸“产”的链条 在六衖村的李子园里,山势起伏处,金黄的李子压满枝头。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踮着脚,轻轻拉过枝丫,将果实小心摘下——他们要把亲手采摘的李子,做成水果蛋糕,完成一堂沉浸式的实践课程。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玩得好”,今年夏天,六衖石头部落景区开启“夏日奇遇·六衖夏令营”活动,清晨下田采摘蔬菜,午后烘焙水果蛋挞,夜晚品尝自己采摘烹饪的农家菜,这种深度体验式旅游,让游客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从单纯观光到深度体验的转变。近年来,仙踪镇在巩固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和亲子研学项目,构建“采摘+观光+住宿”一体化服务链。“桃你喜欢”果树认领让游客与果树“结亲”,“QQ农场”共享菜园实现自种自摘,“夏日奇遇”六衖夏令营将采摘与实践结合……这些丰富的体验活动,让“采摘经济”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如今,仙踪镇打造集红色研学、党性教育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红+绿”文旅品牌,从枝头论斤到文旅生金,在仙踪镇的绿水青山间,水果早已超越农产品的单一属性,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新引擎。(通讯员 毛俊)

(责编:苏恒、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