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教育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AI赋能高等教育育人生态建设

2025年07月06日08:3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当AI来敲门,高等教育如何开门迎客?当前,AI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今年5月底,位于安徽芜湖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AI+科研创新、未来人才培养、高校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议题达成重要共识,并宣布联合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

据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生态建设,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完成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学科知识引擎、学生成长助手等具有鲜明信工特色的工作,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技术、新路径。

探索AI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

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场景共建和协同创新,将教育资源、技术平台与真实行业场景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生态,完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具体合作将覆盖高等教育多个关键领域,围绕AI+人才培养、AI+科学研究、AI+教育教学、AI+智慧校园、AI+产业孵化等深入展开。在AI+人才培养领域,将共建AI专业、AI专业实验室和AI通识教育平台,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在AI+科学研究领域,将创新人机协同科研新模式,推进联合开发教育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大模型,并结合安徽师大“徽学”“文旅”等特色数据,共建垂直领域大模型,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与跨学科研究。

在AI+教育教学领域,将联合编写面向中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共建AI融合课程群和未来教室实训空间,建设新一代智慧教室与未来学习中心应用场景。在AI+智慧校园领域,将共建基础智算中心,围绕校园智能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等内容开展共建。在AI+产业孵化领域,将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成立AI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研究并进行市场推广。此外,三方还将联合开展高水平成果建设、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等合作,形成战略合作长效机制。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介绍,三方合作,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就是为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整合“学术研究-技术支撑-场景实践”全链条资源,聚焦特色优势领域打造智慧教育创新标杆,贡献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安徽方案”。

三个“精准对接”留住七成毕业生在皖就业

暑假已经到来,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校园内,许多实验室,学生们依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最新的实验结果。7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机房内,软件工程专业23级学生黄振宇正在对“Y车模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接下来,他将携“Y车模智能小车”报名参加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校园实验室内,学生正在为相关比赛做训练准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供图)

校园实验室内,学生正在为相关比赛做训练准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供图

和别的本科高校不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创新推出“小学期”制度,每年增设三周实践课程,学生四年需完成至少20个实战项目。此外,学校实验室24小时开放,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让学生毕业时已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成为企业眼中的“即战力”。

据悉,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地方政府,政校企合作服务区域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专业结构契合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企业,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的“三个精准”,与10多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与567家用人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联合人才培养近3000人。近三年,毕业生留在省内就业占比达65%以上,主要服务于各地市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

“我们培养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生,而是产业急需的‘来之能战’的工程师。”吴敏表示,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数字化转型等创新举措,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汪茜茜)

(责编:关飞、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