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开区依托综治中心建设加强基层治理

花山西路的夜市华灯璀璨,周日的“狗市”大集人潮涌动,城东工业园区也是灯火连绵……滁州经开区的繁荣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在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背后,一支支巡逻队伍穿梭其中,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他们是当地群防群治力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滁州经开区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打造规范化综治中心,筑牢平安根基
走进滁州经开区各个街道、社区的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信访接待、心理疏导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一站式”服务平台高效运转。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更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安心家”。
标准化建设是综治中心规范化的重要基础。滁州经开区严格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整合各类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服务流程和考核标准,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制度,确保服务规范高效。群众来到这里,无论是反映问题还是寻求帮助,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应。
机制化运行则激活了“协同式”治理效能。以各个综治中心为枢纽,滁州经开区划分基础网格8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8名,构建起“网格发现、中心分流、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模式。网格员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及时发现各类问题隐患,并通过综治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智慧化赋能更是为综治中心插上科技翅膀。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汇集人、房、企业、重点人等信息,纳入“雪亮工程”视频资源,建立事项联动处置平台,实现治安态势“一屏总览”、事件处置“一键调度”。
构建立体化治安网络,织密平安防线
在滁州经开区,一支支由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牵头,小区楼长、保安员、志愿者、应急专业队共同参与的巡逻队伍,成为守护平安的“流动哨”。他们常态化开展巡防,穿梭在繁华商圈、居民小区、重点场所,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支300余人的队伍,守护着辖区的安宁。
“技防网”的升级,也为平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结合“雪亮工程”,滁州经开区推动视频监控向背街小巷、偏远地区延伸。在辖区重点路段、治安复杂区域小区,试点建设“智慧小区”工程。金色春天、汇丰雅苑等小区,陆续增设人像识别门卡,安装监控设备,实现“无感通行、智能防控”。
滁州经开区聚焦校园安全,落实“一校一警”“护学岗”等机制,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隐患;聚焦电信网络诈骗,形成立体式、多元化宣传矩阵,全力提升居民防骗意识与能力;聚焦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一人一档”,落实关心关爱服务举措。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隐患,让平安根基更加稳固。
创新多元化解纷路径,奏响和谐乐章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滁州经开区,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建立分类化解机制。对简易矛盾纠纷,由网格员、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对难以化解的矛盾,逐级上报,逐案分析、专题研判、包案处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警民联调更是形成强大合力。退休干部和民警的专业调解,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调解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警民联调”的深度参与和高化解率,大大减轻了派出所的接处警压力,为公安非案件警情处置起到很大的分流作用,也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行政调解也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监管、城管、建设等部门,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采取积极措施化解行政争议,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在办理行政纠纷中的作用,助力矛盾“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滁州经开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的实践,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探索。在这里,平安建设不再是单一的治安防控,而是涵盖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滁州经开区通过规范化建设、立体化防控、多元化解纷等举措,将平安的种子深深植入群众心中。(包增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