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公安:“创枫”浇灌 绽放“平安之花”

近年来,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洲头派出所全力投身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工作,深度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绩卓著,“创枫”工作如同春风化雨,催开了绚丽的“平安之花”。
自2021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洲头派出所硕果累累。连续三年,辖区内重大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以及溺水亡人事故实现“零发生”,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9%。尤为突出的是,辖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四年保持案件、事故、矛盾纠纷“零记录”,成为当地平安建设的标杆。
党建领航,为产业发展撑起“平安伞”
随着盛夏的脚步临近,洲头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4000亩大棚葡萄迎来丰收在望的时节。自6月底起,洲头派出所开启“党建 +”护航采摘模式,由支部党员、江淮义警等组成宣防队伍,每日穿梭于葡萄园间。他们悉心指导果农做好采摘、运输、销售等前期准备工作,全方位为产业发展筑牢平安防线。
老党员叶长虹,有着20年党龄,在派出所工作超30年,每年都积极投身护航工作。在忙碌的葡萄园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耐心地讲解,叶长虹赢得了果农们的信赖与敬重。他感慨地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葡萄园的安全,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看到果农丰收的笑容,一切付出都值了。”
“党建 +”模式并非局限于农业产业护航,而是全面融入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护学、禁毒、社区警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公安各项工作中。在此模式推动下,派出所涌现出“全国优秀社区民警”“全省优秀基层民警”等众多先进典型,充分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力量。
多元协同,巧解基层矛盾“千千结”
洲头派出所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依托属地党委、政府组建的综治网格员队伍,结合派出所社区警务与“六尺巷”调解工作室,通过“网格 + 警格”融合的方式,充分汇聚群众力量与智慧。创新推出“一听二借三劝四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以“和为贵”理念化解矛盾。“一听”,即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与意见,让其倾诉委屈与不满;“二借”,借助当事人亲戚、朋友、邻居等社会关系,共同参与调解;“三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劝双方相互理解、包容;“四让”,引导当事人适当让步,达成和解协议。
为推动“网格+警格”深度融合,在乡政府支持下,该所利用专项资金,对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实施奖补机制。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治安巡逻、护学岗、法治宣传等工作,进一步织密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实现了社会治理从公安“单打独斗”到全民“共治共享”的转变。
“创枫”赋能,绘就地方发展“新画卷”
良好的治安与营商环境,吸引了25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30家工业企业落户洲头乡。这不仅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洲头乡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这是对全乡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
洲头乡党委书记汪勇表示,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洲头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不懈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洲头派出所所长桂光昭介绍,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旨在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密切警民关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公安一级派出所”,该所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优秀执法单位”等32项荣誉,其“创枫”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范例,有力推动了地方平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未来,洲头派出所将持续深化“创枫”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为洲头乡的发展描绘更为壮美的画卷。(孙春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