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访企入村”答好“作风考卷”

“今年春茶大幅减产,茶叶的销路也不乐观,希望村里能帮我们拓宽茶叶的生产与销售渠道。”近日,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众利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德胜在“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向镇、村干部吐露心声。
“春茶减产超五成,10亩茶园只采了100来斤!”蒲岗村茶农钱业成接过话茬。往年,他的一亩茶田能带来上万元收入,今年却因茶园干旱打了个“对折”。正当茶农们犯愁时,叶桥村党委书记、三叶红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周刚带着好消息来了:“别盯着春茶‘一棵树上吊死’,夏秋茶就是新出路!”
原来,今年3月赴山东考察后,柯坦镇叶桥村联合分水村、蒲岗村党委,共同成立了柯坦三叶红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镇上“穿针引线”,创新“党支部+联合社+农户”三级联动机制,专为茶农蹚出增收新路径。
“春茶修剪后的鲜叶,不采也就浪费了,顾客要原料,夏秋茶价格还低,正是突破口!”周刚解释道,“联合社把技术、农资、销路都搬到田头,就为让茶农‘有叶能采、有处可卖’。”
变化在蒲岗村尤为显著,村里一改“春茶一采、茶树一荒”的旧习,修剪后增施一次专用肥,让夏秋茶“长得出、长得好”。引进机械化采收,日采鲜叶量约6000斤,目前已采收15万斤,散户零散茶园“串珠成链”,统一采收、统一对接加工点,鲜叶以每斤1元的价格直供茶厂,省去了人工采摘的麻烦,也不愁销路。
“这可比守着春茶强多了,机器一跑,叶子就进了筐。联合社一收,钱就进了袋!”钱业成摸着刚收到的夏秋茶收购款,脸上的愁云早已消散。如今,蒲岗村村集体900多亩,加上7户茶农30余亩茶园推行夏秋茶采摘,亩均增收750元。“这些曾被‘遗忘’的鲜叶,正变为茶农兜里的‘茶钱’。”蒲岗村党委副书记李云打趣地说道。
“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线上电商+集体直供’来拓宽销路,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周刚表示,他们还计划依托生态茶园和茶文化体验中心,开发“春茶采摘”“茶艺研学”等特色项目,让茶产业从“卖鲜叶”向“卖体验”“卖文化”延伸,串起更长的产业链条。
就在茶农们为夏秋茶找到新出路的同时,另一件关乎民生的“烦心事”也迎来了快速解决。
“村里入户帮办老年公交卡,出门走两步就能坐上公交,腿脚少遭罪喽!”6月18日,分水村74岁的周美年,望着家门口新竖起的公交站牌笑容舒展。
出行难,曾是分水村村民,尤其是461位60岁以上老人的“烦心事”。这条涉及分水村15个村民组、1620人的公交线,以往仅设1处公交站点。“平时去集镇上买菜买药,到站点还要走上近20分钟。”前不久,分水村一场“板凳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出行不便的困扰。
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分水村党委立行立改,主动对接县交运部门进行现场勘察。三天后,从万山镇十里长冲至柯坦镇分水村的公交线路上,新增的3个站点连同标准化站牌全部落成,站点布局由疏变密,有效解决了村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基本实现“出组即见站”。“现在从家到新站点只要一两分钟,也就百把米。”在分水村五树村民组站点旁,63岁的村民陈龙社满意地说。
从一筐夏秋茶里的产业“逆袭突围”,到一张老年公交卡背后的公交站点“百米升级”,见证着党员干部响应诉求的“速度”。柯坦镇以“双线解题”的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作风答卷”。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庐江县落实开门教育,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扎实推进“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及时回应群众所盼,纾解企业所困。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292家,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4个,现场解答19个,录入省为企服务平台跟踪督办5个;走访覆盖145个村(居),11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集意见建议145条,现场解决82条,立即协调解决63条。
一条板凳听民声,一线走访解难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可触可及,这就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庐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庐江县坚持以“立行立改”回应关心关切,把“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落细落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黄文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