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蚌埠

蚌埠:剑指千亿 打造中国传感谷 把感知触角锻造成产业脊梁

2025年05月27日17:12 | 来源:蚌埠发布
小字号

一个目标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正在蚌埠蓬勃兴起。

5月23日-24日,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如期在我市举行,500余名院士、专家、企业家来到蚌埠,在这里共同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未来,携手推动中国传感谷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近年来,我市以中国传感谷为核心载体,加快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把一个个“感知触角”锻造成了蚌埠的“产业脊梁”。目前,中国传感谷已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MEMS特色产业园区,谷内集聚了200余家相关企业,成为长三角智能传感产业版图中的“关键拼图”。

发挥技术优势 促进产业升级

20250522000404.jpg

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智能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的关键基石,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蚌埠,这座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却掌握着智能传感器最前沿的技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已跻身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坐落在蚌埠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6/8英寸体硅MEMS微系统工艺平台,还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套工艺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MEMS制造领域技术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让蚌埠始终站在国内传感器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面对科技发展新趋势,蚌埠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主动求变,依托技术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开启了从传统制造向创新研发的转型征程。全市以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为龙头,着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市委、市政府“一个科研院所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驻蚌高校共建一个产业园区、每个企业都拥有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创新思路下,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效不断提升。

20250522000434.jpg

安徽希磁科技以磁性传感器芯片为核心,在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挥引领作用。

放眼当今重点领域,从“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天宫”遨游,到安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到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蚌埠智能传感器的身影无处不在。凭借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传感谷的影响力持续扩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厚植发展沃土 加速产业集聚

20250522000347.jpg

安徽华鑫微纳8英寸MEMS晶圆产品。

在中国传感谷,众多智能传感企业正经历着从破土萌芽到茁壮成长的飞跃,这片产业沃土已成为企业加速集聚、能级跃升的核心载体。

作为新生力量代表,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依托微电子院的技术赋能,短短一年间便构建起了品种类别涵盖最全、国产芯片配套最多的传感器产品体系,与2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2024年,该企业坚持边建设边生产,当年实现产值超2亿元,今年订单量同比翻倍,展现出初创企业的强劲爆发力。

更早落户的企业则完成了从“幼苗”到“大树”的蜕变: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稳居行业首位,销售收入连续多年翻番;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性能惯性传感器“隐形冠军”,2023年成功上市,成为行业标杆……

20250522000245.jpg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MEMS实验室,资深工程师以笔为引,向年轻工程师传授知识。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园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中国传感谷按照“一谷三园多点”总体布局进行建设,在产业核心区域汇聚了众多龙头企业与创新资源,由各园区分别承担不同的产业功能,并在全市范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中国传感谷内,中央创新园区配套设施已投用,3条公共服务示范线及8英寸晶圆制造线建成运营,使蚌埠成为全国少数同时具备集成电路与MEMS晶圆生产能力的城市,中国传感谷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行业影响力已跻身全国前列。

坚持协同发力 强化要素保障

20250522000344.jpg

参观者在中国传感谷展厅拍摄机器人。

我市打造中国传感谷的进程中,省市各级部门与企业协同发力,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构建起了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印发《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提出发展智能传感器相关任务,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质量建设中国声谷、视谷、传感谷”。

省科技厅将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底层强基的重要方向,不断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基金组建,助力蚌埠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先导区,示范带动全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化发展。

20250522000353.jpg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传感谷表面处理制造中心EPC项目。

市委、市政府以“顶格战法”推进产业发展,由市委牵头召开传感器领域亲清有约 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市政府每月召开智能传感器产业推进会,积极组建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全力服务和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及脑机接口等需求牵引下,推进多链深度融合,为中国传感谷建设赋能聚力。

当前,我市围绕智能传感关键技术核心已成功申报创建创新平台39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组建了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在多方协同保障下,全市智能传感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一个自主可控芯体最多、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中国传感谷正逐渐成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顾楷 刘晨 陈昂 王鹏博 赵浩宇)

(责编:刘颖、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