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合肥高新区:跃上“云端”,打造科教融合新高地

吕欢欢
2025年05月27日10:5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5月中旬,合肥高新区火炬中学八年级(7)班内,数学老师赵以源站在讲台上,使用火花学院的三视图模拟器展示3D画笔拆解正方体。她在黑板上用手指一划,立体图形自动拆解成平面展开图,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掌握几何知识。“以前几何课很抽象,现在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学生余悦兴奋地说。

这样科技感满满的教学场景,在合肥高新区已是常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教育强基、科技赋能”的为宗旨,持续推动科技与教育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建立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相适应的“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科教融合“新高地”正逐渐成形。

充满高科技的教学场景。 人民网 吕欢欢摄

充满高科技的教学场景。人民网 吕欢欢摄

数字化赋能 绘就均衡教育“同心圆”

阅读是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合肥高新创新实验中学的智慧阅读教室内,八年级学生王雨欣正通过科大讯飞阅读本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并随文批注,老师和家长也可在账号上与孩子共读,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边界。

为放大阅读启智育人效能,高新创新实验中学于2023年底与科大讯飞共建了智慧阅读教室,利用讯飞阅读本定期上阅读课。

智能阅读终端上,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阅读,随文批注的电子痕迹,组内成员清晰可见,小组间可整合形成“班级圈”,实现跨小组笔记交流。此外,智慧阅读系统可对学生进行阅读数据画像,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健康阅读、精准阅读。

学生可使用智慧课堂辅助学习。人民网 吕欢欢摄

学生可使用智慧课堂辅助学习。人民网 吕欢欢摄

“智慧阅读的融入,通过海量书籍资源、导师精讲、阅读任务串联师生共读、家校共读,在提升课堂感染力的同时,全面增加课堂‘知识含金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高新创新实验中学负责人说。

数字化平台让教育优质资源加快在全区均衡布局。在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校构建“资源精准推送+动态评价”系统,为科学素养薄弱学生定向推送科普资源,为艺术特长生推荐非遗微课……

“数字化工具打破校内外教学壁垒,不断赋能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如今,在合肥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接入智慧教育平台后,教育资源均衡化实现质的飞跃。

博士+AI 激活课堂创新基因

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深空探测、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汇聚了一大批高能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也云集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黑科技”。

如何让这些高科技推动区域教育水平更加优质和卓越?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相关部门联合学校和科技企业共同发力,不断激活教学课堂创新基因。

数学课上使用“动态魔法工具箱”。人民网 吕欢欢摄

数学课上使用“动态魔法工具箱”。人民网 吕欢欢摄

合肥高新火炬中学八年级学生余悦,曾经最怕数学几何课,那些抽象的空间展开图在她眼里就像一团乱麻。直到一节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课上,数学老师搬出了GeoGebra和火花学院的“动态魔法工具箱”,运用3D可视化工具后,让空间想象力训练变得直观有趣。

“以前觉得几何是外星密码,现在它像乐高积木一样好玩。”余悦笑着说。

这样的改变,源于合肥高新区“部门+高校+企业”联合教研新模式的实践。

据了解,“火花学院”是位于高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打造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可视化教学资源库。它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好懂、好教、好看的交互式富媒体可视化资源,为一线中小学师生提供全新的课堂教学体验。

“我们基于火花学院、GeoGebra、可视化技术、探究可视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仅依靠纸本、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突破初中数学抽象概念和重难点的教学。”合肥高新区教学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电教员马凤才介绍,如今,这种全新的模式已经加速在全区中学推广。

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为学生提供的科创中心。人民网 吕欢欢摄

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为学生提供的科创中心。人民网 吕欢欢摄

如今,在高新区的校园,科技与教育正在绽放融合之光。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的“光影沙画台”结合AR技术,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桂花园学校紫园校区改建“风雨操场+智慧教室”,实现体育教学的“无感化数据采集”……科技,将让高新区教育迈向卓越。

“五育融合” 科创人才吃下“定心丸”

一方面,通过激发高科技人才创新动能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优质教育生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构建“教育反哺创新、创新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让科创人才在子女教育无忧、事业环境优越的双重保障下,心无旁骛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深化“五育并举”,打造全方位育人生态。其中,高新区开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智慧农业数据分析”等实践项目,将安全知识融入科技创作,学生累计完成科创作品300余件,调研报告百余份。

体育方面,高新区探索中小幼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无缝对接,持续推动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操舞等优势项目发展,将其打造成高新体育运动新名片;高新区还开发“科技+沙画”“脸谱”等课程,将安全意识与美育实践结合……

“科技+沙画”课程作品。人民网 吕欢欢摄

“科技+沙画”课程作品。人民网 吕欢欢摄

2024年,高新区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39项,获奖人数1643人。2025年一季度,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26人次。不久前,合肥高新创新实验中学学生王梓博发明的“智能追风风扇”,获得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

“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让我们科研攻关更无后顾之忧。”中国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研究员张博士说。

未来,高新区将继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和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六大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让科技、产业和民生的协同发展,成为助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强劲支撑。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