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尧乡杏坛育“繁花”

2025年05月19日15:46 | 来源:今日东至
小字号

近年来,东至县聚焦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方式变革等关键环节,不断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孕育出了东至县教育事业的繁花似锦。

优化布局:杏坛面貌焕新颜

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凉亭步道景观带、多功能教室、智能信息化课堂……走进东至县南部山区龙泉镇中心学校本部小学,一座现代化校园让人惊艳——而在几年前,该镇虽有18所小学,但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佳,甚至存在全校只有3名教师、2名学生的现象。

针对“乡村弱、城镇挤历史遗留问题”,东至县把城乡教育布局优化调整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打响“优化资源配置”攻坚战,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温度。

2023年,出台《东至县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按照“幼儿园就近方便、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区集中”总体思路,整合全县高中教育资源,新建东至二中、池州工业学校新校区,东至三中在大渡口挂牌,东至一中实现搬迁办学,高中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通过大刀阔斧地撤、并、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国家认定;县城区学校进一步扩容提质,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布点均衡、学区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县还成立了9个共建协作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推动县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齐头并进、特色发展。东至县获评“校共体建设”省级试点县。

教学提质:厚植优教土壤

“心田里可以长满杂草,更可以开出鲜花,教育要为学子‘培心’。”东至县“池州市洪峻名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洪峻说。该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文学创作方面的优势,组织本班学生多批次参与县内文艺汇演节目原创及表演活动,趟出了一条素养教育的好路子。

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东至县不断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持续提高教师能力素养,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步履铿锵。

全县先后建设13个学科教研基地、5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1个县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3个县市级名师工作室,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教学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的鲜活局面。通过国培、市培、县培三级培训网络,全县累计培训146个项目9000余人次;共评选县级名师781人,391名教师获评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东至县被评为省级数学学科教研基地。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聚焦教研、教学“两个关键”,积极实施“543行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扎实落实‘双减’政策,通过构建具有层次感与弹性的作业管理体系,摒弃了无效重复练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心理健康维护。”尧城中学校长徐鸿信介绍说。

突显特色:让成长更健康

“加油!”“好球……”下午4点,在张溪镇中心小学绿茵场,一场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正火热进行。该小学是东至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足球课纳入一至六年级课表及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持续打造‘阳光运动、健康成长’青少年体育运动品牌。”县教体局负责人介绍说。

东至县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课外教育资源体系,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华龙洞遗址考古研学、“星空之城”天文气象研学、周氏家风文化研学、山区红色文化研学、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兴趣特长,增强了文化自信。

锚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东至县注重普通高中内涵建设,鼓励东至二中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东至三中加强“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共融共进,推动东至一中实现普通班和艺体类特色办学水平“双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池州工业学校搬迁后,通过省级A类办学水平评估,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地方产业需求侧匹配度。

从书香幼儿园中的人生启蒙,到少年时代的健康成长,再到优质高中的学海遨游,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让无数东至学子得以圆梦。

(责编:欧恺、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