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基层治理有了更多“新”力量

新就业群体具有活动区域广、接触人群多、信息渠道畅、传播能力强的特点,参与基层治理能发挥独特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完善组织体系,丰富激励措施,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新群体有“大作用”
一位外卖骑手发来的一条微信,给了芜湖市弋江区澛港街道学府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小俊一个“重要提醒”。“他帮助我们发现了一处严重安全隐患。”胡小俊说。
学府社区地处芜湖市大学城商圈,辖区内商铺聚集,人流量大。有几家销售电瓶车的门店,为了吸引顾客,白天常把车辆放在路边的停车位上。对此,街道和社区过去对商户的要求是不占道、不影响交通就行。
不过,今年初,外卖骑手邓雪明发现了不妥。由于商户车辆停放太多,占据了充电桩位,很多市民没法充电,有的甚至只能把车子骑到家里充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邓雪明第一时间向胡小俊反映了这一发现。
获悉后,学府社区立即组织人员上门查看,督促商户现场整改,并要求商户此后不得将车辆停放在充电桩位。
“过去社区多是从市容管理角度对商户提出要求,要不是骑手提醒,我们很难注意到这个漏洞。现在不仅大家停车充电方便了,社区还排除了一个安全隐患。”胡小俊坦言,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治理中能发挥“大作用”。
正是看到了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安徽省在大力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基层治理,让他们在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中收获更强的融入感、归属感。
因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合肥经开区做了6年外卖骑手的罗仕权,很早就获得了“社区侠”的称号。一次送餐途中,罗仕权在楼梯间遇到一位老人正背着一袋大米艰难上楼。征得老人同意后,罗仕权一手接过米袋,一手扶着老人,帮他送到了5楼家中。
这让罗仕权意识到还有不少老人需要帮助,尤其是那些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面临更多生活困难。于是,在此后送餐时,罗仕权会特别留意一些老人的状况,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顺便帮个忙只是举手之劳,却能帮老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罗仕权告诉记者,为社区居民服务,让自己有了更大成就感。
搭建平台聚合力
近年来,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职业特点是机动灵活,能够像“移动探头”一样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在基层治理中,个人零星参与难以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才能凝聚更大合力。对此,安徽省各地结合实际纷纷成立相应的组织,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更有力的平台支撑。
把新就业群体拧成一股绳,党建引领是重要发力点。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有3个外卖和快递站点,社区党委经过摸排,发现一些外卖员、快递员是党员。为了更好引导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去年9月,芙蓉社区党委依托饿了么蓝骑士驿站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蓝先锋”志愿服务队,吸纳了20多名热心外卖骑手。
“现在我们不仅有了组织,而且队伍也壮大了。”作为流动党支部组织委员,罗仕权认为,有了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头示范,能够动员更多骑手为社区治理出力。
眼下,合肥市正在集中整治小区电瓶车飞线充电问题。罗仕权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成为社区治理飞线充电问题的得力助手。“在外卖员、快递员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整改了多起飞线充电、楼道堆积杂物等安全隐患。”芙蓉社区翡翠湖居委会党委书记俞来告诉记者,新就业群体的参与延伸了社区治理的触角,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在芜湖市弋江区,除了扩大组织覆盖、成立志愿队伍等途径外,当地在新就业群体的组织动员上还作了进一步的创新。
4月27日,芜湖市弋江区澛港街道举办了“先锋骑手”集中聘任仪式,选聘5名外卖骑手担任商圈食品安全监督员和安全生产网格员。“我们希望通过正式的聘任程序,强化新就业群体社区治理‘合伙人’的身份意识。”弋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艳介绍,该区建立“骑手随手拍”即时反馈机制,通过小哥随手拍提供的信息,实时向社区网格员和物业公司推送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
“截至目前,我们已通过骑手‘随手拍’发现、整改餐饮后厨卫生、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14处。”刘艳说。
强意愿靠善激励
4月30日上午,在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上一家名为善济汇的慈善超市,一名快递小哥拿起一瓶矿泉水,刚要付钱就被老板高恒玉婉拒:“这些矿泉水是专为你们准备的,不用付钱。”
除了矿泉水,这个超市还有不少可以免费领取的物品。在超市的入口处,一个标有“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字样的货架上,摆放着餐巾纸、洗衣液、大米、毛巾等物品。“新就业群体参加基层治理能够累计积分,凭借积分就可以来店里兑换相应的慈善物品,购买其他物品时也能享受一定折扣。”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河街道工作人员赵珊珊介绍。
对新就业群体而言,参与基层治理不是其职责要求,参与的积极程度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愿。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势必难以引导新就业群体更加积极助力基层治理。积分制正是当前各地尝试的一项主要激励方式。
为保障积分制常态长效运行,庐阳区四里河街道建立了社区基金,整合辖区32家爱心非公企业,撬动社会资金27.5万元,专门用于积分兑换支出。去年初,在四里河街道的支持下,善济汇慈善超市正式开业,不仅为附近的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暖“新”驿站,也为他们兑换积分创造了新场景。
不过,用积分制撬动新就业群体的积极性,当前在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瓶颈。赵珊珊告诉记者,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但目前各地在积分管理上没有打通,标准也不统一。“如果一个快递小哥换地方了,那他此前获取的积分在新区域可能无法兑现。”赵珊珊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跨区域积分兑换规则,在不同城市、区域间实现通存通兑。
激发新就业群体助力基层治理的主动性,除物质奖励之外,精神激励同样不可或缺。“可以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获取的积分,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鼓励那些在基层治理中表现突出的新就业群体工作人员,提高其助力基层治理的社会认可度和自我价值感。”芜湖市湾沚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陶琯晟如是建议。(记者 范孝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