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淮南潘集区:品牌强农让产品“种得好”“卖得火”

2025年05月12日08:34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青皮、绿肉、黄瓤,一口下去,唇齿间泛起脆甜清香……近日,上海市淮南商会会长李桂好回到家乡潘集,当地特色农产品“潘集酥瓜”让他大呼过瘾:“这就是家的味道!”

  迎着初夏的暖阳,潘集酥瓜如期上市。近年来,潘集区持续推进酥瓜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让小酥瓜发展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香、甜、酥、脆!作为沿淮地区的特色瓜果,潘集酥瓜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潘集区是全国第一个酥瓜产业化种植基地,也是正宗原产地。”潘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维政告诉记者,以前酥瓜多由农户零星栽培,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规模种植。2005年,潘集酥瓜被列为淮南市科技攻关项目,潘集酥瓜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在潘集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淮南酥瓜看潘集,潘集酥瓜看代楼!”

  在潘集区芦集镇代楼村,酥瓜种植户金本祝自2017年摘得潘集区“酥瓜种植能手第一名”后,他家的酥瓜便成了金字招牌,作为时令水果畅销市场。

  今年潘集酥瓜上市后,金本祝的酥瓜大棚里一片繁忙。有外地游客来到大棚里采摘,有快递小哥上门收瓜外运,他与妻子每日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金本祝笑着告诉记者:“我一直坚持种植原苗酥瓜,施的是农家肥,不打农药、不用激素,纯天然的酥瓜供不应求!”

  “潘集酥瓜”在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2018年又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提升了社会认知度和市场价值。随后,潘集区将“潘集酥瓜”证明商标授权给6家合作社,推动了潘集区酥瓜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4月28日,淮南市潘集区举办第十四届酥瓜节。在酥瓜种植能手大赛上,代楼村种植户张怀顺获得第一名。捧着金灿灿的奖牌,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种植酥瓜20多年,去年获得第三名,今年拿了第一名!”张怀顺告诉记者,他种了10亩多地酥瓜,亩产1000多公斤,每亩纯收入2万多元,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他种植的酥瓜已经发到海南、黑龙江等地。

  和张怀顺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酥瓜,潘集酥瓜的种植版图也在不断拓展,该区11个乡镇(街道)均有酥瓜的“绿色身影”。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酥瓜节,带来的1000公斤酥瓜全卖光了!”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顾颖难掩兴奋。2024年,她来到潘集创业,创办泥河缘炭基有机酥瓜基地,采用瓜稻轮作模式,发展现代农业。5月底,酥瓜采摘结束后,肥沃的土壤又能种植晚稻,实现稳产增收。

  从零星试验田起步,到如今覆盖1.5万亩;从1元钱1公斤的低价销售,到20元钱1公斤的各地抢购……潘集酥瓜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近年来,潘集区与安徽农业大学在合作组建酥瓜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启动潘集酥瓜特色试验站建设,组建安徽省酥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安徽省农科院、淮南师院开展酥瓜品质提升等科研攻关。目前,已开展科研合作项目6个,培育酥瓜新品种7个,获得省级科技成果5项。

  “潘集区成立了蔬菜协会,牵头组织酥瓜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品牌基地建设,引导培育了酥瓜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酥瓜生产合作社25家。”潘集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苏亚告诉记者。

  “潘集酥瓜节已经举办了14届,酥瓜种植户超过3000户,种植规模达10亩以上的超400户,2万余人投身酥瓜生产,形成了酥瓜专业村、专业镇,年产值高达2.2亿元,瓜农户均增收2万元。”蔡维政介绍,酥瓜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记者 柏松)

(责编:关飞、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