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蚌埠

群众诉求即时响应一网通办 蚌埠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突出实战赋能

2025年05月01日08:54 | 来源:法治日报
小字号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坚持自我加压,持续提档升级,推动群众诉求一键流转、即时响应,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掌握、“一网通办”成为现实,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解忧“提速见效”,信息化平台建设赋能日常应用,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

  “我们紧紧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体系防控’两大任务,努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社会治理的‘指挥部’、社会平安的‘守护者’,突出实战作用。”蚌埠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郭家满说。

  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处置

  “我们坚持联动联通,因地制宜整合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功能,全覆盖建成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帮扶救助、心理安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蚌埠市综治中心主任孙跃说,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初步实现对群众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模式,设立综合受理和专门服务窗口,对群众通过信访等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由110非警务类警情、法院诉前咨询等途径进行流转,实现“一扇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平台”统管,流转审批从“以天计时”向“秒级响应”转变,平均办结周期压缩至10.94天。

  蚌埠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代俊峰说,依托市级层面统建的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实现实体化运作。该市上线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集受理上报、批示交办、跟踪督办、回访评价、统计分析、结案归档等功能为一体,为市直部门、基层单位、调委会等开设账号4959个,全面取消纸质登记,全量归集各渠道矛盾纠纷,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实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

  创新特色拓展应用场景

  家暴联动处置系统是蚌埠市综治中心研发的特色应用之一。该系统能自动获取110报警平台家暴警情,推送至县乡村综治中心,由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法治宣传并跟踪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实现警情流转、处置、调解、回访无缝对接。今年以来,蚌埠市已联动处置家暴警情559起,家暴警情同比下降29.94%。

  “我们还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安置帮教、‘三失一偏’等人员信息导入全市综治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矛盾风险隐患的提前预警。”蚌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综治中心主任简家贤说。

  “按照孵化N个微应用场景的建设思路,坚持科技赋能,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开发综治视联网指挥调度、家暴联动处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等系统,纵向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有序衔接、高效指挥,横向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相关部门联防联控、协调一致。”孙跃说。

  完善制度突出实战赋能

  “我们制定首问责任、应急联动、事项交办‘四个当天’(当天受理群众诉求、当天交办至承办单位、当天办理矛盾纠纷、当天回访办理情况)等7项日常管理制度,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见底、分级化解、跟踪回访等多项工作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依规履职配合,工作更加规范。”固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综治中心主任刘明说。

  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制定“一站式”解纷流程图,实现“简单矛盾现场处理、复杂矛盾中心联调、疑难矛盾领导包案、调解不成功的引导依法解决”的递进式化解模式,推动村级化解率不低于70%、乡级化解率不低于20%、县区级化解率不超过10%的工作格局。

  蚌埠市综治中心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督导机制。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每月发布“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情况”,并归集重要数据,形成并发布全市“村居平安指数”,准确掌握辖区内社会治理底数,提高平安建设的针对性。结合工作实际,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和专门会议制度,分析研判督办当前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市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会实时监测、自动预警超期未办结矛盾纠纷,并逐级开展上行矛盾核查,将矛盾纠纷信息系统数据与信访数据等比对,核查矛盾纠纷外溢升级路径,及时通报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不依法办理的矛盾纠纷,发出督办意见,压紧压实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线’责任。”蚌埠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涛说。

  据统计,2024年,蚌埠市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增长61.78%,化解率99.37%,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4.14%。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登记矛盾纠纷同比增长85.14%,化解率98.6%。(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责编:苏恒、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