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政在行动

宣城市探索“协商+共治”赋能基层治理

2025年04月11日08:38 | 来源:宣城新闻网
小字号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为了跟大家聊聊二轮土地延包的事情。”3月底,在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蒋村村民组,村民们搬出板凳,围坐在村口,村干部对大伙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宣讲,详细解读政策内容、目的和意义,村民们在充分了解延包政策后,思想慢慢统一起来:“同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进土地延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郎溪“小板凳会”是近年来宣城市探索“协商+共治”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推进议事协商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协商+共治”中,引导群众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用好议事协商“小支点”,不断撬起基层治理“大民生”。

  有事来协商,场所是第一步。近年来,宣城市积极打造议事阵地,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既有服务阵地,引导村(社区)整合现有资源,将议事协商平台延伸到网格、小区、楼栋、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并创新开展线上议事协商,建好用好小区和楼栋“网格微信群”,持续扩大党群议事协商覆盖面,提升群众参与度。如广德市设立红色四合院、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民事民说。同时,推动议事协商融入“握手言和”理念,结合实际探索村(居)民说事会、红色评议会、小板凳会、楼栋议事会等形式,将“和”元素植入“一所(司法所)一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一室(村居工作室)”阵地中。

  为了让协商成果落得实,宣城市不断健全协商机制,加强协商工作的力量。以村(居)民小组(自然村、小区、网格)为议事单位,全市共成立村(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842个。构建“1+X+N”组成的村(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村(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组成X个协商议事固定成员,根据协商内容,从涉事利益相关方、“五老”人员、基层政法机关人民调解员等范围选定N个不同人员参加,充分发扬民主,拓宽议事协商参与主体,集群众智慧协商治理难题。同时,规范议事程序,指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四议两公开”,认真调研、广泛征集,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注重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开展协商,确保群众广泛参与到议事协商中来。以党群议事会的形式组织相关主体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协商意见,并对协商结果及时公示,吸纳各方意见。(全媒体记者 刘畅)

(责编:黄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