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贷投批量联动”工作推进会在芜湖召开

2025年4月10日,安徽金融监管局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在芜湖市政府联合召开“贷投批量联动”工作推进会。各地市(含芜湖)金融监管部门、发展与改革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银行机构在主会场参会,全省其余15个地市在各市发改部门分会场同步参会。
据悉,此前安徽省金融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政金协同完善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决心与信心。本次全省“贷投批量联动”工作推进会,是金融监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落实上述《通知》、持续优化“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的具体部署,推进会主要释放出四个信号。
全省扩围,携手打造融资服务升级版
“贷投批量联动”遵循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改进的工作思路,从最初合肥市高新区试点逐步推广至全省6市(8区)。本次推进会指出,“贷投批量联动”将进一步向全省16个地市扩围,打造升级版,鼓励各地市综合分析科技金融发展的资源禀赋、科技能力、金融生态和产业基础,制定本地化、差异化的“贷投批量联动”运作模式与工作方案,为科创企业成长提供贷投双轮驱动金融服务,推动创业投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线上对接,政金协同带动扩充覆盖面
与试点期科创企业线下推送不同,“贷投批量联动”升级版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设立的主题版块与线上数据库,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全国创业投资项目对接平台等互联互通,全方位汇集科创企业的基础信用、全流程经营和多元融资信息,可在线筛选出已投拟投科创企业“白名单”,进一步扩大省市县三级科创企业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贷投批量化导入、打包式投入效果。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贷投批量联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的作用,遴选形成科技型“白名单”企业和项目,构建统一的科技产业融资项目归集、共享、监测数据库,支持金融机构以机制创新和数据赋能为核心,早日形成“批量对接、高效联动”服务模式。
贷投联动,鼓励银行系资金带资入股
会议指出,鼓励商业银行、科创企业、创投机构探索长期合作金融服务模式,强化服务衔接,着眼长远,用企业未来成长价值抵消眼前信贷风险,合理采用“先投后贷”“先贷后投”“边贷边投”等不同联动模式。同时,结合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试点可在全省范围内投资的政策红利,金融监管部门鼓励辖内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与AIC加强联动合作,共享企业资源,推动AIC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贷投批量联动”模式投向全省科创企业,探索“银行系资金+创投基金+银行信贷”三轮资金方共同发力的有效路径。
风险抵补,引金融“活水”流向科技领域
会议强调,要持续优化科技金融领域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分险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信贷风险收益长期补充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开发适配产品,逐步减少或取消反担保要求,充分运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支持政策,加大担保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考虑贷投批量联动长周期服务特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与整体考核评价方案,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畅通“贷投批量业务”授信尽职免责申诉通道,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
安徽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贷投批量联动”工作是安徽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破解科创赛道“轻资产、高投入、缺乏抵押担保”与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风险收益不匹配困境的有益尝试。下一步,希望通过推广“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在全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贷投联动、风险共担”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为全省科创企业、科技民营企业,尤其是早期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安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