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健康

阿~阿~阿~阿嚏!飞絮又双叒叕来了

2025年04月11日15:2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随着气温稳步回升,烦人的飞絮又双叒叕来了,杨絮、柳絮如“四月飞雪”,虽诗意盎然,却让过敏人群苦不堪言。皮肤瘙痒、咳嗽、鼻塞、流涕……各种症状让人崩溃。如何对抗漫天的絮絮?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为大家带来防护小妙招。

飞絮为何成为“白色杀手”?

皮肤过敏:

杨絮柳絮本身是植物纤维,但其表面附着的花粉、灰尘、细菌等微粒是主要过敏原。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炎症,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渗液或脱屑,少数人可能因吸入飞絮引发荨麻疹(风团样皮疹)。

呼吸道疾病:

飞絮表面粗糙,吸入后会划伤鼻咽喉黏膜,引发瘙痒、干咳;飞絮中携带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过敏性鼻炎:

患者会出现连续打喷嚏、清水样鼻涕流不停、鼻塞到怀疑人生,常伴眼痒、耳道瘙痒。夜间因鼻塞流涕出现“张口呼吸-咽干-夜咳"的恶性循环。

支气管哮喘:

飞絮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表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呼气时出现哮鸣音,严重时出现“沉默肺"(喘息音消失但血氧骤降)。

特殊人群的叠加伤害:

慢阻肺病患者,飞絮加重气道黏液栓形成,诱发疾病加重乃至痰堵;儿童,因气道狭窄更易出现气道痉挛,严重时可致喉头水肿;孕产妇,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鼻黏膜充血,飞絮刺激可能引发鼻炎发作。科学预防:阻断接触是关键

外出防护

佩戴防花粉口罩(如N95)+护目镜,减少面部暴露。穿长袖衣物,可选择光滑面料,减少飞絮黏附,避免穿易吸附飞絮的棉质衣物。骑行时用纱巾包裹面部,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

清洁细节

回家后第一时间用温水洗脸、漱口,清除附着的飞絮微粒。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减少过敏原残留。室内使用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可有效过滤PM2.5及花粉等微小颗粒,同时定期打扫室内卫生、擦拭家具表面,及时除尘,减少飞絮在室内的残留。

环境控制

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飞絮高发时段减少外出。晾晒衣物时避开室外,防止飞絮附着。减少开窗通风或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若需要通风,可选择在清晨或雨后飞絮较少的时段进行,且通风时间不宜过长。

出现症状:分级处理方案请查收

皮肤过敏

轻度过敏(局部红肿、瘙痒)

紧急处理:立即用冷毛巾冷敷,每次10分钟,缓解红肿。暂停使用化妆品,改用医用保湿霜如凡士林。

外用药物:局部短期涂抹弱效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或炉甘石洗剂(无渗液时使用)。

中度过敏(大片红斑、丘疹)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使用药物:除外用药物外,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按说明书服用,孕妇/哺乳期遵医嘱)。

就医提示:持续24小时未缓解,或出现渗液,及时皮肤科就诊。

重度过敏(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

立即就医:若伴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立即就医,警惕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症状

切断接触链: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注意避免呛咳。

药物分级干预:

轻症(鼻塞、流涕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也可以使用局部药物、药膏,如过敏性鼻炎者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

重症(胸闷、气喘):出现胸闷、气喘等可疑哮喘发作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注意啦:

儿童可选择专用于儿童的鼻喷装置,推荐无/弱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滴剂;

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选择局部用药;

老年人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免疫力较低,容易呼吸道感染,更需加强室内防护和鼻腔护理,同时应警惕抗组胺药引发的前列腺增生加重。

小贴士:这份飞絮过敏应急包清单请收好!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面部)、冷喷仪+保湿喷雾(随时舒缓)、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弱效激素药膏(地奈德乳膏)、医用冷敷贴(敏感期专用)。(金慧婷 曹洁 马静 方雯)

(责编:欧恺、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