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科技赋能“稻”路宽
2025年03月21日15:3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颍上3月21日电 (记者高飞跃、陶涛)当人们提及“百亿江淮粮仓”阜阳,脑海中总会浮现翻滚的金黄麦浪。但在阜阳市颍上县,却种植着70多万亩水稻。202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批准对“颍上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对颍上县稍作了解,便可以发现这里种植水稻不足为奇。颍上位于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且境内水网密布,有着“皖北水乡”之称,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
“除了自然资源的禀赋,‘颍上大米’的出圈还离不开科技支撑。”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中心主任王冠军说,围绕“一粒米”,颍上县近些年着力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数字新基建,提升水稻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
脱壳、谷糙分离、色选、抛光……走进颍上县隆原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金黄的稻谷经过全自动生产线的多重工序,变成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精米滑入包装袋,随后封装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2023年底上了这条全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产值就翻了一番,达到1.6亿元。”公司总经理李可强细数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利好。
在颍上县,像隆原米业一样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蝶变的稻米加工企业并不鲜见。
为了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颍上县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以稻米全产业链开发为主导,通过“水稻生产+稻米加工+科技创新”,打造了“一谷、一带、两园、三基地”产业板块和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吸引一大批优质的稻米产业相关企业在园区集聚。
“科技的赋能,促使颍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快速发展,2024年稻米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1.3亿元。下一步,将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进科研攻关,推动全县稻米产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颍上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