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向前丨工业强县的定远“三重奏”

人民网记者 周坤
2025年03月12日14:4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曾经,提到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广袤的田野,是“江淮粮仓”的丰饶与厚重。

如今,这片孕育了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阡陌纵横到塔吊林立、从镰刀麦浪到智能机械臂、从“靠天吃饭”到“靠智造富”,定远人将千年农耕文明沉淀的勤勉与韧性,转化为工业强县的战略定力。

俯瞰定远盐化工业园一角。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俯瞰定远盐化工业园一角。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2024年,定远县培育入规的新投产企业达51家,连续两年位居滁州市第一;2024年新签约亿元项目43个,其中来自长三角项目40个,总投资218.4亿元;2024年,定远县新增30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3.3亿元。

没有一座城市,是生而灿烂,定远工业之所以有如此成绩,追溯其缘由,无一不是随着工业强县而至,唱响动能转换、协同发展、制造升级的“三重奏”。

吹响动能转换“冲锋号”

走进位于定远经开区的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能源”),眼下,该企业自主研发的高密度、大容量新款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实现量产,这款产品做到了将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至410瓦时每升,帮助企业跻身到储能行业头部水平。

“现在投产刚满一年时间,已经成为规上工业企业。未来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1GWh储能(动力)电池,现在订单都已经排到了下半年。”每当谈起企业发展,国科能源总经理高洪森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正在操作设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国科能源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正在操作设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在定远县,国科能源的发展,并非“盆景”。2024年,定远县新增30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562.4%。

这一成绩,出乎很多人意料。

印象中,定远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发展一直处在追赶的路上。但在定远县工信局党组成员李超看来,这是定远县近年来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的必然结果。

“发展工业经济,规上工业企业肯定是‘主力军’‘顶梁柱’。”李超告诉记者,在工业强县的道路上,定远县把培育更多规上工业企业,作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定远县工业强县“冲锋号”的主旋律。

于是,近年来定远县通过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扎实推进企业升级入规。

如今,国科能源等一批新投产企业入规,迅速形成生产力、增加社会产品供给、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定远县工业企业的中坚力量。

奏响协同发展“进行曲”

因为“不临江、不靠海、不邻省界”,所以定远县曾被戏称“三不靠”的县城。

但是在2024年,定远县新签约亿元项目43个,其中来自长三角项目40个,总投资218.4亿元,成为长三角产业版图上的一方热土。

那么地处皖东腹地的定远,是如何吸引超两百亿元的长三角投资?投资定远,究竟在投资什么?

在定远县吴圩镇的定远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刚刚投产两个月,工人们正在分拣制作完成的汽车零部件,这些看似泡沫的材料,其实是高性能聚合物,如今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检查产品。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检查产品。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我们从外省来到定远,绝不是为了一个厂房或者一块地,而是这里有企业发展的未来。”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庆说。

汪庆的话,代表了众多投资定远企业家的心声。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的定远,如今吸引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落地生根。

吴圩镇党委委员刘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定远抢抓融入合肥都市圈战略机遇,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着力推动整车、核心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并且高标准建设定远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合滁合作园)。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尽管工业产业起步较晚,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近两年,定远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势头十分强劲。”刘辉说。

唱出制造升级“咏叹调”

昔日,化工常被视作高污染的代名词,令人闻之色变。在定远县,这里有安徽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省内唯一以盐化工命名的化工园区——定远盐化工业园。

如今,这里的盐没有变,但在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现代元素的赋能下,定远锚定“盐头化尾”,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从过去以基础化工为主向精细化工迈进。

来到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智控中心,站在由100多块屏幕组成的巨型显示屏前,操作员只需轻点鼠标,6000亩广阔生产园区的实时画面与生产参数便在同一屏幕上跃然显现,每一位员工在园区内的精确位置和作业进程清晰可辨。

如果将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比作正向“大而强”全力奔跑的“化工巨人”,智控中心就是控制工厂的“神经中枢”。

俯瞰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智控中心。受访者供图

俯瞰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智控中心。受访者供图

从“制造”到“智造”,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与化工生产的深度融合,更催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让“智变”发生了“质变”。

2024年6月28日,该公司年产2万吨电子级盐酸项目及6万吨电子级烧碱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所产电子级新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电、电子陶瓷等领域。

2024年7月27日,该公司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项目生产出合格产品,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进一步拓展硅基新材料产业链。

2024年12月27日,该公司年产12万吨可降解新材料PBAT合格产品正式下线,将成为垃圾袋、农业地膜的重要原料……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推动智改数转、绿色发展,这条路不好走,但必须得走。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士峰说。

当新经济“无中生有”,潜力逐步释放,传统产业“有中生新”,效益不断提升,愈发健康多元的经济业态,让定远县正逐渐告别传统农业县的面貌,城市形象愈发多彩,城市定位愈发升级,让未来熠熠发光。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