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
马鞍山经开区:使劲往前赶 拼出新“经”彩

2024创先争优获佳绩
一个个优强项目快建设、早见效,集聚发展新动能;一座座厂房车间忙生产、赶订单,机声轰鸣干劲足;一家家企业加速提质、向新而行,不断焕发新活力……
发展中争先,奋斗中蝶变。
刚刚过去的2024年,马鞍山经开区树牢领跑意识、敢于创先争优,坚持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不断巩固“千亿级”发展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86位,全区GDP增速达7.9%,位居全市第一,交出了厚重提气的出彩答卷。
有“形”之数见证发展之“势”。2024年,马鞍山经开区实现营收超1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制造业投资增长14.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2.2%,实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87.3万美元,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动力更加强劲、态势更加向好。
招大引强硕果丰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园区狠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聚焦做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产业,做强做优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灵活运用产业链、基金、科技、应用场景等招商新模式,坚定不移招大引强、招新引优。2024年新引进项目48个,重大项目8个,其中总投资50亿元项目1个。马鞍山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被评为“AAA”级。
马鞍山经开区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参与中泰“两国双园”建设,提质升级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目前已入驻颐海智慧工厂等项目13个,总投资188.5亿元;大力建设上海临港沪皖产业集聚示范区,目前已引进孵化入驻企业24家。
铆足干劲“项”前冲
一个个项目火热推进,一幕幕“速度与激情”时刻上演……放眼马鞍山经开区,项目建设的热潮奔涌不息,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园区树牢“七未”理念,坚持一线调度、专班推进,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质效,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1亿元、投资完成率133.9%;浩瑞汽车总成、环保产业园、鑫月阳、日发装备等33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122%;华众科技、青鸟消防、万宇科技、华骐环保产业园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竣工率316%;另有红创包装、华孚创新中心、晓麦食品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加快建设。
“新”潮澎湃势正雄
制造蝶变焕发新彩。马鞍山经开区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创成国家级5G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6家、省级智能工厂7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乘“智”而上、加“数”发展,不断塑造着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活力激越澎湃。马鞍山经开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7家;华孚科技公司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镁基轻量化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全市唯一一个省级“揭榜挂帅”产业创新中心;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获批当年全市唯一一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目前园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家。
园区加快“两业”深度融合,聚焦科技服务和现代物流两大融合领域,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成功获批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实现服务业占总营收比重较2023年上升11%。
营商环境向一流
马鞍山经开区以打造“经心办”服务品牌为抓手,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园区抓实抓细金融、科技、人才、用工等各类服务,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和产业壮大提供全要素保障。2024年,帮助企业融资14亿元,其中“科技贷”“科信贷”“园区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帮助35家企业融资1.75亿元;兑现企业奖补资金7.06亿元,完成留抵退税2.26亿元。通过跨区域协作、市场化服务、订单式培养等途径,帮助企业引进产业人才超3500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9家。
产城融合绘美景
北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首个第四代生态住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虬塘河及掩山河水系整治、申东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南区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系统谋划农用地、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等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统筹推进饮马湖环境综合提升、青山河沿线整治等项目建设;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办经开区分院,年陡初中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持续提升综合承载力。
园区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25鼓足干劲再向前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马鞍山经开区将坚持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以争一流的志气、挑大梁的担当、马上办的意识,抓好每一天,使劲往前赶,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力争实现营收1200亿元,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
因地制宜做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产业,做强做优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等三大主导产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新模式,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同步推进“招才引智”,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超1000人,为企业引进产业人才超4000人。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运用“七未”理念,坚持“能干快就干快一点、能多干就多干一点”,加快推进浩瑞汽车总成、晓麦食品谷、环保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华孚镁基创新中心、日发智能装备、红创无菌包装等重点项目投产,加速中南创智科技园、共芯光子、华众科技、信义玻璃、蓝黛二期等重点项目达产见效。持续完善“项目为王”的全要素保障体系。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充分发挥科技共享平台作用,加快安工大省级大学科技园二期、华孚镁基材料创新中心、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北大东科半导体研发中心等综合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看样学样”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力争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55家,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完成技改投资70亿元。
谱写开放合作新篇章
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提质升级马鞍山青浦工业园,探索完善干部跟班学习、跨区域联动招商机制;深入推进与上海临港控股合作,加快推动沪皖产业联动集聚区发挥效益。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鼓励重点企业开拓“一带一路”、RCEP市场,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
构筑投资兴业“强磁场”
北区坚持以城市更新、南区坚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深化“经心办”服务品牌内涵,常态化开展创优营商环境对标一流提升行动,抓实抓细金融、科技、人才、用工等各项服务,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坚决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确保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经开区分院并投入使用,升级优化企联托育中心,抓实抓细教育、社保、住房、物业、“一老一小”等各项工作。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记者 刘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