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大数据赋能 护航回家路
1月23日,冷空气席卷皖北宿州,天空阴沉,气温也随之骤降,最低温度仅有3℃。
“请后排乘客系好安全带,不要疲劳驾驶,祝您一路顺风!”上午9时许,在合徐高速宿州收费站入口,35岁的宿州交警张淇翔步履不停,时不时还会点开手机上的气象预警系统,查看天气情况和辖区高速路网通行状态。
“今天虽是阴天,但高速路面和能见度都挺好。”见高速路况一切正常,张淇翔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张淇翔在保障春运。李闻周摄
张淇翔是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一大队(以下简称宿州交警高速一大队)二中队的中队长。自2010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坚守春运一线15年,“春运回家路,车辆一年比一年多,好在有大数据赋能,我们护航春运也更有信心。”
宿州,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春运期间境内高速面临“大考”。
“我们大队管辖高速路段总长约128.7公里,包含京台、连霍这样的高速大动脉。”宿州交警高速一大队副大队长(主持工作)王镨介绍,京台高速日均流量约3万辆,连霍高速日均流量约4万辆,“春运高峰时段车流量是平日的2—3倍。”
这天,宿州交警高速一大队指挥中心内,值班民警紧盯大屏幕。“这几天连霍高速车流量明显增多,日均流量已达7万辆。”一位民警表示,一旦观测到交通异常,他们会第一时间进行调度,保畅春运“回家路”。
“其实,春运最容易出现碰擦等小事故,但我们也最怕这些事故。”王镨说,“别看一起10分钟的事故,它造成的交通拥堵可能需要1个小时去疏解。”与此同时,由于地处安徽最北端,宿州也是安徽境内春运期间最容易出现冰雪天气的城市,这给高速交警护航春运带来压力。
“以往我们更多的是靠人力。”张淇翔以高速路况巡查为例回忆,过去春运期间遇到大雾与雨雪天气,只能增加巡逻频次,靠民警到现场判断能见度、路面湿度、结冰情况等,而现在的气象预警系统,能对路面状况进行实时预警,“比如能见度降低,系统会立即推送预警信息,便于我们提前处置。”
张淇翔查看手机气象预警软件。人民网 陶伟摄
大数据赋能,气象预警软件只是其一。此前,宿州高速交警部门配合安徽省交警总队推进搭建高速护航平台、新增视频检测功能等,实现精准预警、精准处置。
“比如通过新增视频监测功能,多方共享路面视频监控,搭载异常事件监测系统,自动识别行人、障碍物等18种异常事件。”王镨表示,去年四季度,宿州高速交警一大队共检测到790余起异常事件,精准率达98%,真正实现了“1秒发现、5秒推送”,其发现速度甚至快于群众报警。
然而,张淇翔深知,尽管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但在春运这样一场关乎无数人平安与团圆的“大考”中,仅靠科技是远远不够的。温暖回家路,始终离不开一线交警的坚守与付出。
“马上雨雪天气就来了,我们更不能松懈。”采访刚刚结束,张淇翔立即忙碌起来,指挥起辖区交警在高速入口处部署相关救援车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