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丨安徽省政协委员唐永刚:支持皖北地区高校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合肥1月22日电(陶伟)没有皖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安徽全省的现代化,而教育、科技、人才是皖北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以此观之,皖北地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今年安徽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宿州学院教授唐永刚带来提案,建议从政策支持、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皖北地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唐永刚指出,近年来,皖北地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队伍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较之以前都有稳步提升,但与长三角及省内其他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能完全支撑皖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比如,办学经费相对不足、学科专业整体水平不高等,制约了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如何推动皖北地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唐永刚提出四点建议。
加大对皖北地区高校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皖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机制,补齐皖北地区高校学科布局短板,支持皖北地区高校建设博士点、硕士点,并在人才、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专项倾斜和政策支持,特别是省部级科技奖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缩小地区间办学差异,增强地区吸引力。
完善皖北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障皖北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拨款比例,解决皖北地区高校教育资金不足问题。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增加社会投入等非财政性经费来源,建立社会投资、捐资办学有效激励机制。
支持皖北地区高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皖北地区高校的学科调整、新兴学科建设以及相关产学研用等项目建设。鼓励皖北地区高校发展新兴学科专业,大力支持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产业研究院,打通科技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成果推进产业发展的通道,服务于科技创兴、创新创业等。支持并构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的贯通机制,推进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研究的融通贯通。
完善对皖北地区高校结对合作帮扶机制。完善沪苏浙城市高校对皖北地区高校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机制,综合考虑办学基础、学科专业、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干部挂职交流等方面结对合作帮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对标对表长三角发达地区高校实现赶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