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连续三年实现城市创新能力“双百强”
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滁州分别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第64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69位,较去年排名分别上升6位、8位,连续三年持续进位,实现城市创新能力“双百强”。
顶格推进开新局。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等,明确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和措施,每年专题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作出全面部署,并在全市“新春第一会”上表彰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形成全市上下抓科技、抓创新的浓厚工作氛围。
加大投入强保障。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由2022年的15.9亿元升至2024年的19亿元。全市R&D(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投入总量由2021年的67.7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92.8亿元,总量升至全省第三。出台研发投入奖补政策,近两年对研发投入百强企业、研发强度超10%的企业奖补超4000万元。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项目培育库,获2024年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8个,争取省级资金4200万元,项目预算总经费2.98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集聚要素提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完善科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年度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突破1500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70余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重点实验室5家。设立2.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2024年度吸引3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强化组织保障,全市8个县(市、区)科技部门均为单列,其中有7家设置了二级机构。
优化环境促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656万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展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有效促进企业共享科技资源。设立省成果转化滁州子基金2亿元,为科技成果在滁转化提供资金保障。有效利用每月“早餐会”机制,听取企业家、高层次人才等多方面的诉求,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全周期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做好服务、扶持发展。(戴世龙 全媒体记者吕静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