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聚焦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六安今年这样干

2025年01月16日08:5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六安1月16日电(胡雨松)近日,六安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六安市市长潘东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左右。

六安市景。岳阳 摄

六安市景。岳阳摄

2024年,六安市围绕着力打造合六同城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方面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答卷。

过去一年,六安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6万亩,预计粮食总产73亿斤左右,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预计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90亿元。与此同时,六安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4家,总数达152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增长29%,新增4A级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各1家。

过去一年,六安市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推动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全面剥离社会事务,预计实现营收2865亿元、增长9.1%。打造“皋效办”“惠易享”等品牌,2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免申即享”惠及经营主体51万家、兑付资金14.68亿元。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过去一年,六安开放合作日益深化。启动合六“半小时同城圈”专项规划编制,合霍阜高速霍邱段建成通车,聚焦合肥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设配套基地,两地企业合作日益密切;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综合成效在国家首次评估中位居前列;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142个、总投资404亿元,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9家。

展望2025年,六安市将聚焦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围绕“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和“三个往前赶”目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开创六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报告指出,未来一年里,六安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全力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开发园区。

全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充分激发消费潜能、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招商质效。

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全力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取得更多高质量合作成果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全力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建设和美乡村。

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切实增强中心城区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县城和集镇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全力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强化物业管理服务、推进平安六安建设。

(责编:关飞、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