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工徽匠成长记|沈家文:做车间里的“定海神针”
人民网滁州11月17日电(记者周坤) 初冬,迎着正午暖阳,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沈家文,穿过已走了32年的厂区,走进以他牵头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全柴公司),这样的工作室,只有一个。而沈家文之所以能有此殊荣,是因为30多年工友们一声声“设备坏了,找沈工”,是公司一次次紧急抢修中都有他带头的身影。
作为全柴公司高精尖设备维修保养的探路人和领军人,沈家文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成为维修人员心中的“定海神针”。
沈家文在车间一线检修设备。受访者供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里,全柴公司的发动机经常发生内腔清洁度超差,导致发动机拉瓦、水温高等严重质量问题,经仔细检查,发现发动机缸体内腔残留物超标。
当其他人束手无策的时候,沈家文带领团队在发动机缸体加工过程中,增加了自研的震砂震铁屑装置,最终将成品缸体从原来的平均内腔残留950毫克降低到55毫克。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发动机质量,零公里故障率从0.5%降至0.01%,为公司降低该类问题客户质量索赔约200万元,大大提高公司品牌的客户口碑。
“每攻克一个难题,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自信。”沈家文把这份自信传递给工友们,“装备不能一直依靠国外来解决,技术也不可能长期被别人垄断。只要钻研,都能有攻克的一天。”
在全柴天和铸造公司,过去混制芯砂时原材料加注时,都是人工操作,因化工材料挥发性大,不仅存在易燃易爆的隐患,同时加注过程存在浪费和材料受污染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沈家文带领团队创新在各原料储存罐设置料位信号,当料位信号低时及时地发出加料信号,自动补充各原料储存罐中的原材料装置工作。通过这项技术改造,实现公司发展的降本增效。
类似的故事,在沈家文32年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他不但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创新,还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在技术传承上一直倾囊相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照亮年轻人的未来,照亮中国制造的未来。”沈家文说。
全柴公司成立的以沈家文带头人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2020年,全柴公司成立了以沈家文带头人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有实干精神的徒弟,使更多员工能在工作技能、个人修养上得到长足的进步。
如今,他先后培养出电工、钳工技师20余名,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其中徒弟朱美文、檀钱兵先后多次获得省市两级竞赛奖项,并晋升为高级技师。
同时,他还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滁州应用技术学校担任产业教授,定期为学生授课,通过产教合作,影响和带动了大批青年人。
工作32年来,凭借优异的成绩,沈家文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产业教授”“安徽省技能大奖称号”“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等荣誉称号。
现在,沈家文已经成为全柴公司高技能人才的一面旗帜。他的这些荣誉,是现在众多全柴年轻人奋斗的目标。
“对我们实体经济领域的年轻人,我最想说的就是珍惜自己的岗位,正视自己的工作,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创新工作才是王道。”对于年轻人,对于未来,沈家文充满希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