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交所融合”警务改革,道路交通安全提升

淮南市潘集区大圩村紧邻着G345国道,不时有装载粮食、煤炭的大货车呼啸而过。
9月5日下午,大圩村村民李方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来到路边,在交警袁庄中队、泥河派出所联合值守点前,与交警、民警一起执勤站岗,“我们村紧邻道口,来来往往大车多,自从路口有了值守点,很少听说有事故发生了。”李方付说。
村民李方付在联合值守点进行志愿服务。人民网 胡雨松摄
潘集区是农业大区和煤炭资源大区,辖区有淮潘公路、S235省道等主要道路贯穿全境,农村道路阡陌交错,基础条件较差,安全事故多发。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亡人事故的发生,淮南市潘集公安分局积极探索“交所融合+”等工作机制,于2023年9月率先在全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代管改革试点,分局代管潘集交警大队后,指挥调度更加精准高效,工作合力大幅提升,警地交流更加密切,管理效能不断彰显。
“潘集区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是比较差的,加上村民出行多使用电动自行车或三轮车,在农村道路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潘集公安交警大队负责人介绍,由于辖区面积大,交警警力少,此前在面对辖区城乡交错时,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和盲区。
“交所融合+”改革后,潘集公安分局组织交警大队及辖区各派出所、巡防大队,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例会,科所队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研判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交通违法及交通亡人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在易发多发交通事故的地段,安排警车值守,起到加大提醒、宣传、警示作用。
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农耕农忙时段,潘集分局调整警力,与交警、村委会联合在重要路段设立联合执勤点,采取定点警示与路面巡逻、集中与分散、白天与夜间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因时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重点区域、事故多发路段等重点路段的管控力度。
不仅如此,一些路口设施的“小改造”,也为对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了“大作用”。
在淮潘公路上,驱车临近路口时,道路中央隔离护栏和两侧绿植高度会明显降低。潘集交警大队负责人介绍,淮潘公路多有急弯、长下坡,车辆不易控制车速,驾驶员视线容易受阻,“通过降低路口护栏高度,增加测速设备、太阳能路边语音提示柱等小改造,有效提升了周边居民出行的安全系数。”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交所融合+”改革后,潘集区交通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区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未发生一次死亡两人及以上的交通事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