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河东刘集镇:科技赋能助力秋粮丰产丰收

三分种,七分管。眼下,正值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秋季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和促大穗增粒重的最佳时期。连日来,安徽省五河县东刘集镇抢抓农时,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在田作物“一喷多促”工作,充分利用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作业,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用科技助力农业,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下午5点,走进卢圩村东纪组,一垄垄绿油油的大豆、玉米迎风摇曳、长势喜人。伴随着机翼的高速运转,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按照设定的路线,沿着大豆玉米田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从机体喷出,精准而又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上,形成一道雾帘,短短十几分钟,无人机就完成了4.2亩的喷洒作业。
“我们合作社最近每天出动3架大疆T60植保无人机,服务卢圩村及周围的群众,主要用于现阶段的统防统治工作,每个架次是四十升水和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加在一起,每个架次飞行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每个架次喷洒药剂的亩数1个小时在25亩地左右,一亩地的费用在8元上下。科技特派员天天跟着我们,无人机到哪他到哪。他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现场‘把脉问诊',还把观察到的农情、病情、虫情及时告知我们,指导我们如何科学配药进行绿色防控。他说,当前水稻已进入孕穗抽穗期、玉米进入灌浆期、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一喷多促'窗口期,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秋粮中后期有灾减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他经常督促我们在飞防时多注意安全。”五河县东纪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纪俊付介绍说。
据统计,东刘集镇今年种植玉米12万亩、水稻4.2万亩,大豆1.8万亩,其中推广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24万亩、“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1万亩、“水稻工厂化精准育插秧”2.3万亩。
面对高温天气、农作物高大稠密作业难、面积大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确保农业生产各项措施高质量完成。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宣传无人机喷洒的迫切性与优越性,并细致讲解安全须知,引导相邻地块农户报名参与统防统治工作。
无人机作业。
无人机作业效率高,航线能达到无缝隙全覆盖效果且施药均匀,根据预设航线自动飞行,避免了传统人工喷洒中的重喷、漏喷现象,显著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在20%左右,同时喷洒农药速度是传统人工喷雾器的30倍到50倍,极大减轻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
随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植保智能无人机正逐渐进入田间地头,助力农业生产“加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之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这两年的示范,确实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大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力,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玉米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示范田,通过密植、宽窄行配置、毛管铺设等技术措施,实现可根据玉米需水需肥规律进行灌溉施肥,做到磷肥深施、氮肥后移、适当补钾,氮肥少量多餐分次追肥原则,提高水肥利用率。通过“工厂化精准育插秧”及放置诱捕器,实时监测水稻生长及虫害情况,为水稻生产提供精准化技术指导。
农业遇上高科技,省工省力增效益。五河县东刘集镇通过科技赋能,按照“政府引领、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为秋季在田作物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拉快了秋管进度条。
下一步,东刘集镇将持续加强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秋季作物病虫害监测和动态管理,有序开展科学灌溉施肥、无人机巡田、“一喷多促”等工作,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乡村振兴的路走得更实更宽。(任效宝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