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向新|宿州灵璧:小菇撑“伞”记

吕欢欢
2024年08月07日15:1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一棚菇未尽,棒上几多忙。

炎炎夏日,走进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现这里“别有洞天”,立体式菇房、智能化温控、365天循环出菇……在“蘑菇工厂”里,一朵朵肥硕的双孢菇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诞生”。

与传统大棚种植食用菌不同,该公司“智能菇房”通过注入“科技基因”,引进国内外先进食用菌培养技术、栽培设备,建立自动化生产线,让食用菌种植从“靠天吃饭”到全年不停产,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转型升级。

航拍“蘑菇工厂”。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蘑菇工厂”。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该公司董事长李标是个外地人,从事食用菌种植已有十余年,今年是他来到灵璧的第三年。谈起缘何选择灵璧,李标打开了话匣子。

“杨疃镇是农业大镇,全镇的耕地面积大概在18万亩,每年产生的麦草秸秆很多,大概在8万吨,秸秆处置是这里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李标告诉记者,双孢菇种植恰恰可以消化巨量的农作物秸秆。

“秸秆再利用属于变废为宝,而基料发酵是变废为宝的关键一步。”李标解释道,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发酵工序,把秸秆、动物粪便等基料与菌种混合在了一起,把这样的基料放进温控菌菇大棚,经过科学管理,就可以长出双孢菇。“这样一来,就把原本令人头疼的秸秆变成了生产原材料,就近取材不仅品质有保障,还节约了生产成本。”

而早在2017年,杨疃镇的村民就开始陆续探索秸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备一定的禀赋优势。此外,当地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落户,也让李标决定来灵璧“创业”。

工人们采摘双孢菇。 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工人们采摘双孢菇。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灵璧县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和相关项目资金3000万元,在杨疃镇七井村建设了“蘑菇工厂”一期工程。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家拥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双孢菇种植龙头企业,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杨疃镇来了个“双向奔赴”,并于2022年正式落户投产。

“我们种植的食用菌不仅可以‘吃’掉当地5万吨秸秆,每天出菇量还达到了60吨左右,效益比传统种植技术翻了好几番。”李标介绍,去年8月工厂全面投产,可实现年产8万吨基料的规模。

航拍“蘑菇工厂”1.jpg

航拍“蘑菇工厂”。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而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可生产双孢菇20000吨,按均价8000元每吨计算,年产值可达1.6亿元。此外,除去自身智能温控菇房消纳的6万吨基料,还能对外销售剩余基料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也带动其他菇农提档升级,稳步发展。

“蘑菇工厂”拔地而起,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当上了“上班族”。

杨疃镇人大主席宴红云介绍,镇上从荷兰请来有经验的专家给村民进行培训,一开始村民们采摘蘑菇的良品率不高,但好在有经验学得快,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本地工人们采摘的蘑菇良品率已经和外地熟练工相差无几。

当地还进行羊肚菌等种植。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还进行羊肚菌等种植。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这里的采摘工人一般月薪可以拿到4500元以上,52岁的采摘女工郭艳梅告诉记者,她最多一个月拿到8000元。“食堂有免费的工作餐,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孩子,真的太好了。”

事实上,这两年,双孢菇在灵璧县大放异彩,不无道理。

从“灵璧双孢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到“虞菇”公共商标注册成功,授权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主体使用……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为主轴,灵璧县立足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优势,以食用菌为枢纽,打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物循环”发展新模式,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快速发展,小菌菇撑起产业致富“伞”,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目前在灵璧县,双孢菇、秀珍菇、羊肚菌等品种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种植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140万平方米、2000多万袋,年产菌菇3万余吨、产值近3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灵璧县借助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定点帮扶优势,推动食用菌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向上游企业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设备、菌种研发、技术培训,向下游拓展食用菌深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链条,构筑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带动质量、效益双提升,推动小菌菇成为大产业。

工人们正进行装篮包装。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工人们正进行装篮包装。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临近采访结束,“蘑菇工厂”里的工人们正忙着把刚采摘好的双孢菇装篮包好,搬上小货车,一千公斤菌菇很快装完,车门一关,汽车发动,这些蘑菇将运往江苏省的华东农业大市场,晚上就将出现在长三角居民的餐桌上。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