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诗意大青山 一诺守千年

“李白在他的名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提及的‘小谢’谢朓,在贬任宣城太守期间,经常往来于当涂,曾多次游历青山,并将青山比作‘山水都’……”正值暑期,位于安徽当涂大青山脚下的李白文化园再次迎来了暑假研学游的高峰期,李白墓园管理所办公室主任谷常新正在向学生们解说着李白与当涂的故事。
千年前,李白终老于安徽当涂。生前,诗仙曾与当地人谷兰馨结为好友,并在他的陪同下多次登临当涂青山,寻访谢朓遗迹,终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遗愿。诗仙西去后,谷兰馨留下祖训:李白遗骸可葬于当涂谷家土地,子孙当世代照看李白之墓。
曾经的诺言,并没有随着变迁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那之后的1200多年,谷家后人世代接力践诺,在巍巍青山下,默默守护着诗仙冢。
谷常新正在向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解着李白的生平故事。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如今的李白墓园管理所办公室主任谷常新,正是谷家第49代李白墓守墓人。
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对李白墓园进行扩建,征用了谷家的住宅农田。时年18岁的谷常新也在这年进入李白墓园参与修缮建设工作,自此以李白墓园为家。
除了每天打扫墓园、擦拭碑刻、整理供桌等例行工作外,对木质结构的太白祠也经常做安全检查,防止火灾、水泡和虫蛀。
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老谷日复一日做了快40年。
“我的祖先与李白是至交,当初他对诗仙的承诺,写进了谷家家谱并传到今天。在我心中,也已经把他当作我的祖先看待。”在老谷看来,守护李白墓,既是对祖辈诺言的践行,也是在守护诗仙绚烂的诗歌文化。
当初,随着墓园扩建完毕,许多游客远道而来拜谒诗仙,老谷作为工作人员,免不了被拉着询问。这一问不要紧,可把老谷愁得直挠头,“问问路我还行,可很多游客听说我是守墓人,希望我把李白的诗歌文化,讲出个所以然来,我那时候哪说得出来哟。”老谷笑着说。
不得已,老谷只能搬出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偶尔客串一下墓园讲解员。这些轶闻趣事,虽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但也给老谷带来了很多质疑声——如何确定故事的真实性?
“那时候对这些知之甚少,面对质疑,很多时候没法解答。”老谷说,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谷常新正在向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解着李白的生平故事。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
从背诵诗集,到翻看注解,往后的时间里,老谷就像一块海绵,不断汲取着与李白诗歌有关的一切知识。为了进一步了解李白墓地选址于此的缘由,挖掘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谷常新又循着李白的生平足迹,多次自费到四川、河南、湖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
不仅如此,老谷还翻阅了大量史料文献,对照当涂县志记载、谷家家谱记录,有理有据地重现这段“千年一诺”的历史。
持续多年的努力付出,让老谷这个门外汉成为了半个“专家”,也让他最终得到了外界的肯定与支持。“面对曾经的质疑,现在我敢说,我讲的都是负责任的。”
有学生问老谷,为什么谷家能“一诺千年”?谷常新的回答朴实而简单:“当初承诺的事,是不能反悔的。不只是谷家,哪个中国人不是从小就被教导说话算话、要讲信用,这也源自于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老谷告诉记者,宣传李白墓和李白的诗歌文化是他一辈子都会坚持做的事情,即便以后退休了,也要辅助景区继续做好宣传。同时,他也正在让儿孙们加强相关学习,将来接力守护李白墓。
“一诺千年”的故事,仍在青山脚下延续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