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合肥市一院:牵手一年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如何“越抱越紧”

人民网记者 周坤
2024年07月17日10:1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现在身体不舒服,就先到社区医院来看,蛮好!”7月16日,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了药的李爷爷遇到该中心副主任朱梦萦,忍不住点赞。

听到这句话,朱梦萦心里涌上一波暖意。扎根基层医疗机构多年的她,明显感受到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百姓中的口碑持续上升。在她看来,这离不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确定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合肥市位列其中。

同年7月,《合肥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有效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城市分级诊疗体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经开区25家成员单位成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如今,合肥市一院创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一年,基层医疗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质化管理 让基层“接得住”

就在方案出台后两个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陶勇,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被选派至庐阳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紧密,意味着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围墙’逐步被打破,更强调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与分级诊疗。”陶勇说。

陶勇指导团队分析病例。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陶勇指导团队分析病例。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自打加入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来,朱梦萦和同事们接受的专业培训明显多了起来。在陶勇的带领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一次专家查房、每两周一次业务学习、每个月一次病例质控、每季度一次质量安全大检查。

同时,陶勇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在庐阳区开展的入校体检中首次新增“扁平足”和“脊柱侧弯”两个筛查项目。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开设合肥市社区卫生中心中首个骨质疏松专病门诊。

随着医务水平的提升和特色专科的开展,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从之前的8万多人,提升到14万人;住院病人从150人提升到400多人。

“现在家门口的百姓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都来这看病。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接得住’,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我们心里有了底气。”朱梦萦说。

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变化,是合肥市一院创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成果的缩影。

2023年7月至今,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总院共选派15位副主任驻点成员单位,通过“1+1+N”,即1个牵头学科、1个协同学科和N个平台学科的模式,让合肥市一院与25家成员单位“越抱越紧”。

资源沉下去 水平提上来

过去,不少百姓都对社区服务中心抱着“庙小、人少、技术不高”的刻板印象,身体稍有不适,就立刻跑到三甲医院挂号看病。

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居民杨朝晖就是其中之一。但现在,他和家人都来到家门口的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甲医院有的服务,这里都有,而且还便宜!”

自从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后,合肥市一院全科医学、儿科、急诊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10余名医护专家常态化坐诊大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合肥市一院眼科主任李盈龙在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检查。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合肥市一院眼科主任李盈龙在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检查。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更重要的是,合肥市一院在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分中心和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分中心,将社区慢病治疗纳入“国标”管理,为社区医院同质提供“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的慢病管理服务。

“这样不仅凸显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还带领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往‘特色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沉下去、水平提上来。”合肥市一院事业发展处处长陶文娟说。

陶文娟称,现在,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学、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眼科、林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分泌科……合肥市一院通过“一中心一特色”错位发展格局,让居民在辖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特色专科诊疗服务。

未来,合肥市一院将依托三级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牵头作用,按照区域化发展需求,盘活资源、加强建设,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连续化管理的分级诊疗态势,引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