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龙年放飞龙风筝

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
2024年02月10日08:4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余又胜放飞火龙风筝。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余又胜放飞火龙风筝。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一、二、三,起!”随着余又胜一声吆喝,几位同伴齐齐发力,一瞬间,总长度约108米、重约6公斤的火龙风筝在合肥天鹅湖畔腾空而起,随风舞动,活灵活现,引来不少游人驻足。

“爸爸,快看‘飞龙在天’!”见到这一幕,一位小女孩不由兴奋地拍起了巴掌。

2月8日,在位于蜀山区的胜鸢风筝工作室内,余又胜正对火龙风筝的龙头部位仔细地做检查。而在工作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以及参加多项赛事所获得的奖杯、奖状等。

“前几天一直是雨雪天气,眼下到年关了,趁着这两天天气转好,就收拾一下,打算春节期间抽空去放一放。”

说起如何与风筝结缘,余又胜坦言都是“职业病”惹的祸。多年前,余又胜是一名驾驶员,这份职业让他患上了颈椎病。后来,有位老中医就推荐他尝试下放风筝,以减轻痛楚。于是,余又胜买来了风筝,只要天气不错,便每天坚持放2至3小时。坚持了两年,他的病痛越来越轻,对风筝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现在我是几天不放就浑身难受。”余又胜说。

买来的风筝虽好,但终归不是自己做的。放了几年风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余又胜又决定学习制作风筝,他买来刨子、卡尺、电焊等工具,开始研究。扎、糊、绘、连……一样一样地学习,一样一样地摸索,直到精通。为了找寻上好的竹材当制作风筝的原料,他经常一个人跑到外地;为了做好一只孔雀风筝,他时常去动物园里观察孔雀,有时候甚至一看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余又胜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他不仅在国内多项赛事中获奖,也从一名玩家一路成长为国家级风筝裁判、风筝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适逢龙年春节,余又胜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两件得意之作:一条长达88米、重约5公斤的青花瓷龙和一条长达108米、重约6公斤的火龙。据介绍,火龙风筝是余又胜和团队成员共同制作的,5个人总共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完工。整个龙头的结构有108个小构件,每一个构件都是拼装上去的。

余又胜说,制作龙头时,其中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把龙角组装上去,以保证其稳定且抗风。“本来大家想着用绳子或者铁丝去绑,但试验后发现一遇大风就容易脱落,有位老师傅便提出利用类似于活接榫卯技艺的建议进行改进,最终实现了龙角与龙头的完美搭配。”

“另外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在于,龙的眼珠子是会转的,只要有风,它的眼珠就会一直转,就像龙在眨眼睛。”说着,余又胜便用手轻轻拨弄一下,果然,只见龙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了起来。而青花瓷龙风筝则包含有88节鳞片,龙身上下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由于两条龙的龙身都比较长,因此在放飞的时候,通常需要3—5个人帮忙。

“2024年是龙年嘛,龙年放龙串风筝,寓意着我们中国人民健康幸福,中华民族飞黄腾达。”余又胜笑着说。

(责编:金蕾欣、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