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淮南:去年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以上

2024年01月17日15:0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合肥1月17日电(记者韩震震)“把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许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月16日,在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淮南市市长张志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3年政府工作。

2023年GDP预计增长5.5%左右

报告称,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和艰巨繁重任务,淮南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增强了斗志。

2023年,淮南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1.6%、72.3%,均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全省第3位,税收增长45.1%、居全省第1位。

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3年,淮南市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省首批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居第2位,政府透明度指数在全国较大的市中居第4位。

淮南市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获评全国改革专项创新案例,市高新区成为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潘集经开区获评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田家庵区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寿县入选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凤台县、潘集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

淮河能源集团荣获全国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特别贡献奖。淮河能源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建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安徽理工大学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入选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淮南师范学院在省属高校科技创新“赛马”中位居前列。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高职院校“双高计划”。

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淮南市成功举办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编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制造业发展4个三年倍增行动、数字赋能制造业行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行动,改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调度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新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0个,其中50亿—100亿元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同时,淮南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总产322.4万吨、实现“二十连丰”,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大托管人才智库”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淮南模式”入选全国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

2024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淮南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

关于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报告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粮食产量、碳排放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十个更加”推动2024年重点工作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发进取、扎实苦干,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一定会更加宽广,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愿望一定能加速实现!”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报告用“十个更加”着重介绍。

“十个更加”,分别是更加高效落实政策措施,更加突出制造强市建设,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统筹规划建设治理,更加扎实抓好乡村振兴,更加强化锻长补短,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更加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更加用心用情改善民生,更加注重高水平改革开放。

其中,报告提出,增强研究政策、抢抓政策机遇的能力,统筹抓好扩投资、稳煤电、促消费、活市场,提升县区发展支撑力,奋力实现经济稳中向好、争先进位。实施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25%以上。聚焦七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构建“龙头+集群”产业生态。

此外,报告还提出坚持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一体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城产人融合发展,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体化,推动城市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力、资源配置力、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责编:关飞、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