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两级法院共筑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近年来,芜湖两级法院以保护创新为使命,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打造纵向主导协调、横向联动发力、运转高效有序的一体化办案体系,以机制革新守护科技创新,彰显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传递精准服务企业的温度,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在全省有着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道路。
谋篇布局育新机
芜湖市经开区法院,作为全国优秀法院、全市唯一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在芜湖中院的指导下,于2019年出台并修订完善《关于审理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法定赔偿的裁判指引》,实现芜湖地区知识产权案件类案同判、判赔数额统一,避免出现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结果。2016年9月1日芜湖法院在全市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模式,成效初显。
为延伸司法服务职能,芜湖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知产法官办公室”,建立“法院+X”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全省率先搭建“法院+政协”合作模式,全程参与市政协知识产权保护委员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成立法官服务办公室,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芜湖市经开区法院于2016年率先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办公室”,以此为平台零距离回应企业司法需求,接受企业咨询提供司法建议300余次,帮助企业扎牢知识产权保护藩篱。集立案送达、审判调解、审判管理、技术咨询、云端开庭等功能于一体,“互联网+司法”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集成新样板已露峥嵘。
夯基垒石筑平台
芜湖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自觉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知识产权审判全过程,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搭建知识产权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建立“线上+线下调解”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诉源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于法院之外,重点加大关联案件调解力度,引导各方当事人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从侵权转向加盟,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积极推行审判改革,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纠纷探索建立简易程序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率和案件质量,知产法官人均办案数超全市平均办案数一倍左右。在全省率先制定法定赔偿裁判指引,保证了同案同判,保障了案件质量,每年都有案件入选全省10大典型案件,其中一件案件入选全国50大典型案件;芜湖中院审理的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芜湖中院民三庭撰写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审判实务研究》,入选全省法院系统2022年度十大优秀调研报告;1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裁判文书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1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裁判文书获评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
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飞速崛起,芜湖法院主动走进奇瑞汽车、美的厨卫、中集瑞江等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针对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涉知识产权方面问题,为企业建立服务档案,将企业成长历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规划、存在问题、保护路径等纳入档案,精准服务,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1月至10月,芜湖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6件,结案率为85.25%,调撤率为77.26%。
锤炼初心创典范
芜湖市经开区法院携手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知识产权)学院举行《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研究与司法实践院校战略合作协议书》签约暨“创新驱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召开主题研讨会。联手高校,借助高校人才智力,提高芜湖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司法能力和办案质效,从理论层面分析化解知识产权疑难复杂问题,建设芜湖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
为进一步拉近涉企法律服务距离,芜湖法院还推进链条延伸,主动研判自贸区芜湖片区“境内关外”法律服务需求,与芜湖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局等部门合作建成芜湖自贸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公证办理点和仲裁服务点,打造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
近年来,芜湖法院积极探索市域一体化司法,研发并完善“知源”诉源共治平台暨“知识产权市域一体化审判平台”,将知识产权案件归集到平台,研发立案筛查、诉调对接、类案智审、裁判预测、偏离预警、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知识产权领域数字治理、司法治理和协同治理的典范。(黄莺)
来源:安徽法制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