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十年“徽”煌丨淮上明珠 “蚌”发新辉

胡雨松 陈若天
2023年12月12日08:0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临近傍晚,落日余晖洒向淮河,货轮穿梭在粼粼波光之间。趁着天色未晚,住在淮河附近的居民邀上三五好友,在淮河两岸新修的篮球场切磋球技。

悠悠淮河千里,蚌埠是淮河在安徽境内唯一穿主城区而过的城市。蚌埠伴淮河而生,因产业而兴。

作为安徽乃至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蚌埠有着“淮上明珠”的美誉,这里诞生了安徽省第一台冰箱、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收音机。

随着产业升级迭代,传统“老三样”光环逐渐黯淡,但老工业基地留下的家底,却成了蚌埠在新赛道上再出发的底气。2023年6月,蚌埠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淮河风光。蚌埠市委宣传部 供图

淮河风光。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二次创业,传统行业跑出新速度

作为安徽省内老牌工业基地,蚌埠市淮河两岸曾设立大量化工企业,西部城区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老工业区逐步暴露出产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转换新赛道、谋求新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起,蚌埠启动西部城区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工作,从选址布局到重建搬迁,过程极其漫长。老工业区搬迁带来的短期阵痛不言自明,然而长远来看,这也为入园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

走进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厅,嵌在墙上的电子屏清晰地显示着各类设备运行情况。这家土生土长于蚌埠的化工企业,在完成退市进园后已成为环保助剂生产研发行业“巨头”。

俯瞰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俯瞰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如果工厂还在老市区,完全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谈到退市进园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公司总经理李平打开话匣子,“老厂面积太小,设备挤在一起,想升级也没空间。再加上地处老城区,很多化工原料物流运输也有诸多不便。”

2020年8月,佳先股份率先退出老工业区,来到淮上区经济开发区,半年后,新园区工厂顺利完成投产运营。“光是厂区面积,就是老厂4倍!”李平介绍,由于新厂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在用工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能已达到老厂两倍有余,主产品二苯甲酰甲烷和硬脂酰苯甲酰甲烷2022年总产值1.8亿元,成为欧盟、东南亚和北美地区等化工大厂的“抢手货”。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厅。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厅。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精确到点,新赛道修炼新绝技

传统行业忙着“二次创业”,蚌埠市在智能传感设备制造、新型显示产业等新赛道也闯出了一片天。

在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希磁科技”)生产车间内,手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正源源不断地从自动化生产线中生产出来。这一小小方块,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不可缺少的核心要件。

自2021年落户蚌埠以来,希磁科技逐渐成长为国内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其芯片设计、材料制备、晶圆制造、芯片测试、磁传感器模组设计与生产等多项核心能力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中国传感谷内,已聚集了一批智能传感制造企业。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在中国传感谷内,已聚集了一批智能传感制造企业。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搬到蚌埠前,企业总部在宁波。”希磁科技负责人张弛是“新蚌埠人”,虽然来蚌埠不久,但对蚌埠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这里工业基础好,有很好的技术积累,对新兴产业也很重视。”据张弛观察,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领域企业在蚌埠扎根,已形成联系紧密、合作密切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国传感谷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和大多数老工业城市一样,蚌埠同样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缺乏后劲等问题,亟须调整新赛道,找准新的增长点。“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求真务实,按经济规律办事,核心是产业发展规律。”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分析表示,首先要基于本地资源优势和外部发展形势,对产业进行重新定位。

找准了优势,看清了形势,配合老工业城市当年打下的雄厚家底,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也就能呼之欲出。

如今,蚌埠市提出在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集中攻坚突破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禹芯半导体生产车间内,技术员正在调试设备。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禹芯半导体生产车间内,技术员正在调试设备。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为例,目前,蚌埠市已成为已形成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安徽省内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介绍,目前传感谷内已集聚智能传感企业70余家,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力正在不断增强。

同样发展态势良好的还有新型显示产业,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蚌埠显示模组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目前,蚌埠市新型显示产业已形成“高纯石英砂—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ITO导电玻璃—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链雏形。

蚌埠淮河两岸城市夜景。蚌埠市委宣传部 供图

蚌埠淮河两岸城市夜景。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拥河发展,城市迸发新活力

今年10月18日,淮河岸边格外热闹。蚌埠市民期盼已久的延安路大桥,终于在这一天宣布开工建设。待到大桥建成后,蚌埠市区内将拥有9座横跨淮河的现代化大桥。

从空间结构上看,长期以来,淮河南岸一直都是蚌埠市城市发展的重点。淮河在物理空间上成为蚌埠中心城区与淮上区及怀远、固镇、五河三县之间天然屏障。站在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近年来,蚌埠市明确提出:“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总体思路,以“靓淮河”工程为纽带,奋力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历史性转变。

随着“靓淮河”工程的深入实施,淮河已成为蚌埠市民家门口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散步的不二去处。

未来,淮河还能为蚌埠发展提供怎样的能量?淮河北岸将有怎样的变化?所有人都充满期待。

虽已进入冬天,蚌埠港内仍是一片繁忙场景,大型货车正忙着将一件件集装箱运往泊位。作为淮河第一大港,得益于近年来淮河航运功能的改善,蚌埠港成为皖北地区功能设施最为优良、操作货种最为齐全、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绿色港口,为打造蚌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奠定基础。

“以前一讲到淮河,往往想到的都是洪涝和治理。”作为跟淮河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对淮河有着特殊的期盼,“淮河如今安澜,这对我们水运工作和城市发展,都有巨大好处。”

俯瞰蚌埠港。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俯瞰蚌埠港。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与此同时,皖北地区最大的“菜篮子”也日见规模,位于蚌埠市淮上区的合一冷链物流园和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共同构成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实现年周转量520万吨,交易额达300亿元。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介绍,2022年蚌埠市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对于稳定皖北地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市场供应,保障市民“菜篮子”安全丰足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显然,淮河北岸的开发,将再次巩固蚌埠在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不仅如此,按照规划,拥河发展的蚌埠,将在淮河北岸开发建设皖北零碳新材料产业园、宁波—蚌埠合作产业园和沫河口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园,淮河北岸也将吸纳北岸三县及皖北人口进城就业,未来形成人口规模达到60万至80万的城市组团,成为功能完善、风貌突出、宜居宜业,同时与蚌埠淮河南岸竞相呼应的城市新区,充分带动北岸乃至皖北地区“两化”大提升,为振兴皖北贡献蚌埠力量。

按照拥河发展“三部曲”,蚌埠围绕淮河将分步实施“靓淮河”工程、建设淮河大桥、打造淮河北岸城市组团等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淮河北岸城市组团建设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蚌埠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高度,把淮河北岸城市组团建设与淮河两岸土地利用、城市天际线打造等相结合,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表示。

可以预见,开发后的淮河北岸将是城市发展新引擎,为蚌埠在新赛道上超车加速,提供强劲动能。随着蚌埠“拥河发展”的深入推进,淮河以及淮河北岸更多功能将被“唤醒”,蚌埠市将再次在淮河的助推下,拥抱腾飞的新机遇!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