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工山镇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陵县工山镇下辖18个村,人口5.8万,面积1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40.7%。京福高铁、铜南宣高速、巢黄高速在此穿境而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充满活力和希望。这里的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党建;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汇聚新动力,取得新成果,呈现新气象。
他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揽,持续深化“攻山”精神。工山镇有58个党组织,1737名党员,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心骨,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工山镇党委紧紧围绕“产业兴、生态优、乡风淳、百姓富”美丽新工山的奋斗目标,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信仰之力来武装主力军的思想,用信念之光照亮前进方向。
他们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格落实党内工作制度,开展民主生活会,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工山镇党委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在机关干部和群众中,唱响“向我看、跟我干”的口号。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他们坚持以纪律建设为约束,提高党员教育方式与效果。坚持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源头上治理腐败。通过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和执行招投标制度,重点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有效防范干部干预和插手招投标等违纪违法行为。
他们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积极探索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村干部“百分制”考核,不断激发村干部队伍干事谋事活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力量。根据村集体考核结果分一二三类村,村干部个人考核按村书记、一般村干部、后备干部三个类型分别取前30%为优秀,通过绩效考评,引导后进村和村干部个人迎头赶上,同时强化镇党委用才、留才和育才的鲜明导向。
他们以党建为引领,以发展为目的,形成了党建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围绕全县“三基”产业规划,扶持辖区铜铁矿业、姚家岭矿业等企业;引进润创新材料等矿产深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发展;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不断完善镇内大工山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承载能力;引进杨村湖“云湖茶谷”农旅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达1.18亿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工山镇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其中,种植蓝莓3000亩,2022年蓝莓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产量丰、价格高,预计产值能达到4000多万元。引进芜湖泓源农业有限公司、江瀚农业公司,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蓝莓产业发展。泓源农业公司试种60亩温室盆栽蓝莓,种植密度扩大一倍,不仅提高产量,还能提前上市,提升价值。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1万亩,扶持本镇桂镇、乔村分别建成500亩“芜湖智慧大米”示范基地。并且建立早稻种植示范片,以实际效益带动大户种植早稻。
他们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推动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招商引资联动效应。先后引进金龙机械、明特威、美峰印务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4.31亿元,项目涉及工业、旅游业、农业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方面,境内有大小水库13座,水库总库容1180万立方,占全县55座水库总库容的50%。去年以来,工山镇财政投入300多万元,清淤各类塘口、沟渠305个,采取打抗旱井、疏浚河流等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投资百万元建成4000立方米冷冻仓储分拣室,蓝莓基地配套建设了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
近年来,工山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面貌。在公共服务方面,工山镇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服务,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在社会治理方面,工山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环境治理、安全监督、民事调解、社会联防等工作,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如今的工山镇被荣誉包裹着:6次获得优秀镇称号,连续两次获得省委组织部“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称号,省级卫生镇,其中工山镇童村村获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镇、芜湖市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镇。
工山镇党委书记刘昌敏告诉笔者,实现集镇“颜值”和“内涵”相融相契的同时,注重实现环境整治集聚产业、带动就业,发挥集镇对村庄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端上“致富碗”。目前,集镇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先后落地了大工山景区旅游开发、蓝莓等乡村特色产业、电商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经济效益已辐射集镇周边10个村庄,惠及群众1.6万余人。(黄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