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亳州市谯城区万名干部走村入户 暖心走访为民解忧

2023年10月20日13:45 | 来源:亳州晚报
小字号

电话问询、上门走访、收集问题、马上就办……今年2月份以来,谯城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季度中心任务,按照季度科学设置问卷“菜单”,推动万名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大调研,察民意、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走访机制推动了一个个民声诉求变成一件件民生实事,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再也不担心下雨天踩泥巴了”

——用心用情 一个个民生问题得解决

市民吴效阳没想到,如今,生活中的琐事、难事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协调沟通及时,为我们解决了难题。重新维修了下水道,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隐患了。”日前,谯城区薛阁街道八角台社区银联家属院居民吴效阳看到维修后的下水道井盖高兴地说道。

在第三季度“民声呼应 暖心走访”工作中,吴效阳向八角台社区城乡居民组长李倩倩反映,小区居民楼后的道路上有一处下水道井盖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居民出行,希望社区协调处理。得知情况后,该社区党委书记方寒梅立即到现场查看,社区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对下水道井盖精心维修后,消除了安全隐患。

开展“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旨在用扎扎实实的为民服务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部署,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开展走访行动以来,群众反映问题迅速得到处置的事例经常上演,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前天我刚反映家门口小广场还没有安装健身器材,第二天社区干部就带着安装人员过来,一天就安装好了。”日前,谯城区汤陵街道汤陵社区居民徐传森说。

对于群众来说,一个下水道井盖、一个健身器材、一条路,这些都是生活中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生产生活的大事。遇到难事及时解决了,生活才能舒心,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油然而生。

对此,谯城区古井镇后老家村孙国旗颇有感触。

“村里有一条老路,一直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就害怕,出门很不方便。”孙国旗告诉记者,8月下旬,他把这一情况向前来走访的村民组长反映后,村里立即实地查看,经过商量,最终由群众集资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在9月初完成了道路硬化。“如今,附近村民再也不担心下雨天会踩泥巴了。”

数据显示,谯城区在前三季度的“民声呼应·暖心走访”中,共办理各类问题17710件,其中基础设施类问题7063件、城乡管理类4492件、民生福祉类2131件、政策咨询类997件、纠纷调处类616件、生态环境类112件、应急管理类55件、其他问题2244件,绝大部分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让走访工作进入每家每户”

——暖心走访 百姓感知贴心服务

“咱手机上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吗?”“开三轮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咱那个养老保险现在领了吧?”“咱在看病方面可有啥困难,可以用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吗?”不久前,谯城区张店乡黄楼村城乡居民组长黄瑞瑞开始了本季度的入户走访。

“在走访中,我们结合前两个季度走访工作的经验做法,首先以村村通和微信结合的方式,使广大居民知晓。根据群众不同情况,以入户走访和电话走访的方式开展走访。接下来,我们将采取边走访边总结经验的方式,让走访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户。”黄瑞瑞说。

走访是为了收集问题,而推动问题得到高效处置,才是开展这项行动的关键点和落脚点。

“走访期间,我们要求区四大班子领导结合分管工作和大兴调查研究确定的课题,跟着居民组长开展入户走访,每人不少于20户,对信访、征迁、农业等重点工作进行踩点摸底,既把调研工作做扎实,又把走访工作做到位。”谯城区委书记周霄说。

正是扎扎实实的走访,真正把群众的所困所难及时收集上来,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务服务的贴心与温暖。

谯城区汤陵街道江宁社区丁瓦村村民张祥说,以前遇到难题得想着找干部去反映,现在村民组长定期来到家里,自己可以当面反映,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处置得也更快了。

据了解,如今,江宁社区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由3名泥瓦匠和水电工担任志愿者,对于社区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还是咱的村干部办事效率高,我反映的情况,没两天工夫就给处理好了。”说起自己的经历,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村民武凤芹高兴地说。

原来,今年夏天,持续的大雨把武凤芹地头的一口灌溉井冲塌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通过走访收集到这个问题后,回来就开会研究,村干部拉了几车土把塌陷坑填平,消除了安全隐患,让群众安心了。”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村干部徐永梅说。

谯城区沙土镇潘宋庄村民宋赛岗表示,由于村里道路年久失修,雨季出行非常不便。该问题在乡镇无法解决,于是便上报到谯城区交通运输局进行处理。谯城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杰介绍说,属于路网范围内的道路,由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建设和日常养护,该段道路已纳入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工程,目前已经施工完毕。

“对走访中发现的属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问题,由乡镇(街道)统筹解决;乡镇(街道)解决不掉的,提请区直责任单位帮助解决;区直单位解决不掉的,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解决。原则上,发现问题或移交问题一周内办结;确有难度的,一个月内办结。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党委政府的‘整改清单’和党员干部的‘履职答卷’,尽心尽力尽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谯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义军说。

“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践行宗旨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周霄要求全区干部要以走访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通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做优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走访行动中,谯城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督查考核办结合区直责任单位、区直下沉力量、村(社区)干部、城乡居民小组长走访工作职责,做好走访工作情况的督查考核、跟踪督办等工作,强化监督问效,确保工作实效。通过建立走访、问题处置和回访的闭环机制,不断夯实行动成果。

“非常感谢村干部和镇领导,一直压在我们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谯城区十河镇贺园村村民贺玉银说,他家门前的大路上过往车辆较多,车速很快,有安全隐患,希望可以安装减速带以降低车速。问题反映了没过多久,减速带就安装完成了。

“其实我一直都有安装减速带这个想法,但是又不好意思为这点小事去找村委会,这次咱村干部专门到我家里来走访,询问我有什么需要,并介绍了正在开展的走访行动,我觉得这个行动非常好。”贺玉银对督查人员说。

“我之前反映的路是修好了,但是修的时候把下水道盖板堵实了,这以后下水道堵住了,通也不好通。”“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也没人和我联系。”督查人员在回访过程中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反馈,均及时记录、及时督促具办部门妥善解决。

据了解,今年以来,“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共惠及群众150.4万余户次,收集解决各领域问题及建议1.8万余件,首次全覆盖回访满意度达98%以上,全区每百万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75.7%、信访事项办理满意度同比提高28.8%。

谯城区将以“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为切入口,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同时不断优化菜单内容,持续提升走访质效,全力把这项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实做好,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刘景侠)

(责编:黄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