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合肥新站高新区:一“路”成长

2023年09月25日15:1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

9月23日,合肥市铜陵北路涉铁下穿工程、文忠路高架(淮海大道-少荃街)高架段两条主干道正式通车放行,因铁路阻断城市交通多年的“断头路”成为过去式,加快构建起内畅外联高效快捷交通网。

路宽道阔,坦途四通,前景可期。今年“丰收节”,新站实现大丰收。

铜陵北路高架。新站高新区供图

铜陵北路高架。新站高新区供图

【出路】

从地图上看,铜陵路一桥飞架南北,与畅通二环互联互通,向南顺接南北一号高架,实现城区间快速通达。

新站区内,铜陵北路沿途分布家天下、京东方、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合肥综保区、国轩高科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数十个商业小区。

道路辐射范围和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作为合肥、新站高新区重要的南北向大动脉,铜陵北路高架却在新汴河路处“戛然而止”。

运输繁忙的铁路货运线横亘其间,造成铜陵北路空间分割,成为城中“断头路”。

来往车主不得不从新蚌埠路、文忠路绕行,最远多绕行路程约7公里,遇到早晚出行高峰节点,拥堵时长10—15分钟。

道路通不通,顺不顺,既是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也关乎城市功能品质。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支持新站高新区大建设力度不减,陆续启动建设文忠路下穿少荃湖隧道、涡阳路涉铁下穿、淮海大道快速路、畅通二环、文忠路高架、包公大道高架等一批市级主干道路网项目,倾力改善东北部区域出行环境。

上有支持,下有干劲,新站高新区同步开展区域路网建设攻坚战,决定通过新建一批“快速路”,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一批“老街路”,促进市区两级道路融合衔接、联网成线,方便群众出行。

【闯路】

“涉铁”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公认的难题。

铜陵北路下穿合肥东站立交桥工程,短短763米,穿越站场线路25股道,每天有140多台货运火车机头在此集结、检查、维保、换班,杆管线范围涉及电务、通信、供电、机务等十多家设备管理单位。

施工方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陶佳佳还记得,初来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挖掘机才进场,直接陷入泥潭中”,工人只能肩挑背扛建筑材料,在深一脚、浅一脚中趟新路。

风里要去,雨里要闯。40个月工期里,线路慢行累计796天,封锁累计783次,累计迁改350根杆管线、单个箱体重达11800吨、线上施工只能在夜里00:30—02:30进行……修路之艰辛,非亲身经历者所能共情。

“所有人像钉子一样钉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酷暑还是严冬,不敢有丝毫疏忽。”把大节点拆分成小节点,再优化分解到每道工序,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在火车的汽笛声中回望,从“断头路”到“门户大道”,铜陵北路高架桥与城市主干道有效串联,形成内通外联、通达便捷的路网布局,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新一站,又进一步!”“压力给到了文忠路高架涉铁段,等待双转体合拢,很期待!”众多网友对新站大建设给予支持和理解。距离铜陵路涉铁下穿工程约2公里外,文忠路上跨合肥东站转体桥涉铁工程施工正酣。

文忠路高架全线建成后直接与淮海大道快速路、畅通二环、郎溪路高架互联互通,并由此快速通达铜陵北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南北一号高架、包河大道高架沿线,实现少荃湖畔与巢湖之滨半小时“牵手”。

淮海大道快速路带动沿线发展。新站高新区供图

淮海大道快速路带动沿线发展。新站高新区供图

【筑路】

聚焦内通外联路网格局,多修早修便民之路、发展之路,在保证质量、确保安全基础上,力争早放行,让群众早受益。

2022年5月1日,涡阳路涉铁下穿工程提前放行通车;同年10月1日,畅通二环北环(淮南路节点)工程通车;

2023年7月1日,合肥轨道1号线三期运营,3号线、4号线穿区运行,新站成为地铁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区之一……

新站高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挂”式发展,道路“骨架”进一步拉开。

曾经的“断头路”“行路难”,在一个个大交通大路网的竣工、通车、运营节点中重塑形象,改变印象。

2021年,全区路网通车31条、总里程31.75公里;2022年,通车37条、总里程49.1公里;2023年,计划通车45条、总里程约50公里。

一组组数字,一条条通途,见证了新站路网交通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一鼓作气打通学林路、东方大道、梅冲湖路等一批“断头路”,建成“四纵四横”快速路,企业配套路网快速见效,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变化,惠及众多百姓和企业。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大攻坚中有了大发展,展现新作为。

今年国庆前夕,通车承诺继续兑现,在上半年通车放行13条路网基础上,再通车放行14条道路,总里程20.5公里。

在连续路网攻坚中,部门和社区形成的协同保障机制,新站建投积累的好经验和干事创业好作风在巩固、延续。日总结、周调度、月回访,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攻克一个个痛点、难点、堵点,施工工期平均压缩1—2个月。

昔日铁路阻隔交通,今后有望成风景。新站高新区聚焦铁路廊道、高压廊道和河道,优化设计方案,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休闲长廊”,同步加快推进交口节点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以及街头游园建设,既有颜值也有气质。

2新站路网,联网成片。新站高新区供图

新站路网,联网成片。新站高新区供图

【路径】

俯瞰今天的新站,路网纵横交织,构建起“轨道交通+互通立交+快速路+下穿隧道+主干道”立体式交通格局,有利于迈出更大步伐“走出去”“引进来”,享受同城效应带来的区域协作红利。

有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热潮下,随着路网不断延展,不仅提升市民幸福指数,还势必吸引更多要素加速聚集,对城市产业集聚带来积极带动作用。

“路”在延伸,产业在升级、城市在提质、生活在变美。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站高新区常住人口增长129.89%,增速位居合肥市第一,并且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也实现了倍增,青春力量和人才势能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座城市的幸福,建立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幸福的基础之上。让流动的人留下来,让城市功能更具品质与活力!

新站高新区坚持“以城聚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攻坚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布局优化教育、卫生、文体、公园等公建配套设施,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升级,步入由链到群发展新阶段,正奋力打造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新能源及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五个超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上半年,颀中科技、晶合集成先后登陆资本市场,晶合集成创安徽省规模最大IPO纪录。1—8月,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0个、总投资410亿元,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正凝聚起新站的“硬实力”。

道路通,百业兴。路,蕴含着新机遇,昭示着大发展。

目之所及,新站城市建设、产业投资、社会民生齐头并进,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在未来道路上,奋起直追的新站,将与更多的梦想和机遇同行,看见更美风景,迎来更大发展!(赵越、张敏)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