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开展安徽麝、银缕梅等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调查和拯救繁育建设

2023年03月30日14:4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合肥3月30日电(胡雨松)3月29日,安徽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安徽省林业局等部门就安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进行介绍。

近年来,安徽省以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制定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审批管理等办法,修订完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办法》,修正《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率先出台《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制定《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名录对83种(类)野生动物、128种野生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发布会介绍,目前安徽省陆生脊椎动物共32目100科5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5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0种。全省维管束植物3645种,分隶于225科1232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10种(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81种(类)。

为了实现对江豚、大鲵等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安徽将推进黄山(牯牛降)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通过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和风景名胜区,规范设立安庆江豚、金寨西河大鲵、黄山大鲵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芜湖外龙窝湖、安庆新洲、涡阳包河3个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开展“四廊两屏”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境的保护修复,统筹做好国土绿化扩面提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实施扬子鳄、安徽麝等极小种群保护、救护工程,开展安徽麝、银缕梅等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调查和拯救繁育建设,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重点实施“四廊两屏”建设工程。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稳步推进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更新,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湿地保护率。

发布会介绍,在加强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安徽将实现制度防灾与技术防灾并举,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快推进防火道、隔离带和林火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火情处置能力。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加强美国白蛾等其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