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粮”用 淮北市多措合力端稳饭碗

近年来,淮北市高度重视土壤耕地质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耕层养分明显提高,实现耕地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众所周知,小田、碎田、闲田在农村“扎堆”的现象不算少数,提升耕地质量、挖掘产能潜力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为此,淮北市另辟蹊径,全市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在努力争取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内的各种支农资金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平整、改良培肥、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保护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
数据验证成绩。2022年淮北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8.3万亩(含0.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投资41258.41万元,已全面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提高至每亩不低于2250元。
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后,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但要想“把地种好”,还要依靠科技在单产上做文章。
淮北市给出一个又一个解题思路。通过配齐农田水利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控氮稳磷肥,减少或控制钾肥投入,针对性补微量元素,深耕深施,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保肥保水持水和抗逆能力。其中光濉溪县就现有机井27849眼,今年对老井开展洗井891眼,建有22个二级提水处,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同时,近年来淮北市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研发力度,逐步改善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的影响,效果明显;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成果与新肥料新技术应用,推进施肥方式转变,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基本农田质量水平,印发8万余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卡、测土配方施肥明白纸、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94%以上,平均亩节肥约1公斤(折纯),亩增产12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市还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导耕地质量建设和科学施肥,逐步实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防止流转土地的掠夺经营。其中,还建立一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片,通过试验示范和宣传引导,约有6300户农民、大户、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施用了有机肥,施用面积达40余万亩,施肥量达6.7万余吨。
如今,在村民微信群里,他们常常收到监测网点工作人员发来的土壤墒情和耕地质量报告,并及时获得对策与建议,农业生产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出这样的感叹:“同样一片地,以前是另外一副模样。”
目前,淮北市耕地质量提升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措施还在有序展开,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淮北农民的选择,全力保障全区粮食生产安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任笑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