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政在行动

宣城:民营经济挑起强市“大梁”

2022年10月12日09:00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他们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税收收入的‘主渠道’、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稳定就业的‘压舱石’。”

谈及民营经济对地方发展的促进作用,宣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如是评价。

一组数据,能够看出背后缘由。

在宣城,平均每43个人拥有一家民营企业。如果算上个体工商户,每12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2021年,宣城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69.5%,在全省16市中名列第一。

民营经济还贡献了宣城市近97%的市场主体、83%以上的税收、97%的研发经费,吸纳了全市80%以上的就业人口……

民营经济挑起了宣城市跨跃发展的“大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举措、含金量高的政策,坚持做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后盾”,不断树牢“政企同心”理念,为民营经济发展呐喊助威、保驾护航,奋力开创共赴新征程、共促新跨越的崭新局面。

对民营经济多年的精心扶持与培育,让如今的宣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在民营经济拉动下,十年来宣城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7个百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1800亿元,增速10.1%,居长三角41城第4位。

探寻成功的密码,宣城的打法值得细说。

与江苏、浙江这两个民营经济大省毗邻而居,宣城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然有得风气之先的地利之便。但客观优势能否真正彰显,自身的主动性才是关键。

发力“双招双引”,便是宣城的主动出击。

宣城正在着力打造的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此前在当地并无明显的产业基础优势,很多都是当地主动招引而来。

在宁国,落户十年的金瑞玻纤车间内,400台织布机昼夜运转,月产玻璃纤维布数百万米;在广德,落户更久的公元管道是集团除本部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广德经开区首个产值突破10亿元的企业;在宣州区,立讯精密自建成投产起,产值逐年倍增,2022年预计达14亿元……

十年来,宣城市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747个,连续4年居全省第1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宣城立足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优势,积极推动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双招双引”硕果不断。每年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当中,近八成来自沪苏浙地区,宣城市长三角招商引资项目数由2012年的209个增长到2021年的428个。

引进来、留得住、能成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好的营商环境是“阳光雨露”。“双招双引”的背后,是宣城优化营商环境、顶格服务企业的不遗余力。

今年2月7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也是宣城的第三个“企业家日”。当天下午,宣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会场不设主席台,台下座位的中间位置全部留给企业家。会议表彰合影环节,站“C位”的仍然是企业家。

把“C位”留给企业家,是宣城独有的亲商情怀。

去年,宣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1号文件出台《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10位市领导分别担任相关产业链链长。同时,为每条产业链建立工作专班,政府靠前服务,各部门协调解决问题,形成“一个特色产业+一个行动方案+一只基金+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考核办法+一个咨询智库”全流程合作机制。

扶持企业、培育企业,宣城舍得投入真金白银。“近十年来,我们通过培训辅导+真金白银,积极推动企业冲刺资本市场。”据宣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政策,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宣城企业,能够获得总计1200万元的财政奖励;在境外上市的,能获得1000万元奖励;在北交所上市的,也能根据不同情形,分阶段获得奖励。

今年6月,安徽拓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成为宣城第8家A股公司。这8家企业中,有7家是民营企业。

水深鱼悦,市强贾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是宣城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好的验证。

面向未来,宣城并不满足。

“我们要携起手来,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再创宣城民营经济新辉煌。”在今年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宣城发出了新的“动员令”。(范孝东)

(责编:黄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