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吹哨机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城市管理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心声,也是基层难治理的原因所在。
然而,“难”恰恰是城市管理者不断创新突破的动力。从去年开始,安徽肥西探索建立智慧肥西“吹哨”机制,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真正畅通“最后一米”。
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平台。肥宣供图
吹哨:从“门儿清”到“事事清”
9月16日上午,上派镇新华社区网格员李勇在水晶城社区巡查时发现一处餐饮门店油烟乱排放问题后,立刻打开手机上的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开始“吹哨”。“这涉及环保等相关部门,社区没有执法权,无法自行处理。”李勇将现场照片和问题概况上传到平台,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吹哨”。
看似简单的“吹哨”,考验的却是网格员的脚力、眼力和耐力,用李勇的话来说即是“必须对网格内的一切人、事、物‘门儿清’。”
网格员对辖区问题“门儿清”,可问题解决做不到“事事清”。李勇介绍,以前,他们日常巡查时发现问题也会随手拍照发在工作群,但由于社区没有执法权,很多社区不能自处的问题都是“一发了之”,并不能实现闭环处理。
“现在不一样了,社区和乡镇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可以‘吹哨’给部门。”李勇直呼“吹哨”机制很有用,尤其对基层网格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据他介绍,从今年2月以来,他已经吹了131个“哨子”,并且都已办结,真正做到了“事事清”。
办哨:从“进展缓慢”到“立马解决”
“吹哨”真的这么管用?上派镇网格办主任刘露露举了一个例子。“过去上报一个市政道路破损问题,可能几个月都进展缓慢,但现在一‘吹哨’,很快就能解决。”刘露露介绍,短的当天就能解决,长的3至5天内就能办结,只有极少数处置困难的办理时间要久一点。
从“进展缓慢”到“立马解决”,这样的转变还得益于《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职责界定细则》的制定,细则明确了城管、住建、公安、园林等相关部门责任,优化了27类93项职责清单,设置处置时限,大大提高了部门办哨效率。
“过去部分设施产权单位较多,管理职能分散,存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现在责权明确到人到事到单位,事情就好解决了。”刘露露一语道破真谛。
据介绍,上派镇共有248个网格员,每个网格住户近500户,截至8月底,“吹哨”事件总量已超8500个,办结率达95%以上。
管用:基层赋权 城市管理更精细
8500个“哨子”,如何才能做到更精准有效办理?
肥西县网格指挥中心,是“吹哨”机制运转的枢纽,全县网格员、群众随手拍、创建督查员吹出的“哨子”,就是从这里统一分发。“我们根据各部门职责清单和事件类型,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将事件精准分到责任部门,提高事件办结速度。”肥西县网格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文华介绍说。
肥西县网格化指挥中心。肥宣供图
对于疑难哨,该县建立了分哨人员、科长、部门负责人三级协调机制,专题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确保每一个“吹哨”真管用,问题真解决,全程实现闭环管理。
精准有效办哨还在于多维度考核机制的建立,通过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上的办哨数量、办结时间、逾期率等关键数据,对部门办哨情况进行考核。
“吹哨”机制,其实是一只无形的手,真正为基层治理赋权。截至目前,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吹哨”事件总量已达20202个,办结率达95.4%以上,涉及市政设施、建筑工地、环保、小区管理等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吹哨事件的快速办结,也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
“街道更干净了、小区环境更好了、城市也更文明了。”在上派县城生活20多年,肥光社区居民张同春感触颇深。(刘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