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村产小鸡蛋 “滚”上传送带

产出的鸡蛋自动滚落进储备兜栏,工人按下按钮,兜栏内的鸡蛋便由自动传送带传输到操作台,再完成分拣、装箱和包装工作后,整箱的鸡蛋便可以进入市场销售……5月26日,在安徽省涡阳县高炉镇陆杨村向海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巩向海高兴地说,随着全流程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引进,合作社养殖效率明显提高。
巩向海是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担任过陆杨村党委书记,也是当地的创业明星。2011年,当看到先进村都有主导产业时,巩向海开始谋划本村的产业规划。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了解到本村村民巩磊在家创办蛋鸡场,鸡蛋销售较好,但限于家庭作坊,规模受限。于是,巩向海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家庭养鸡场发展为村级新型产业,把养鸡产业做大做强。
“当年,村级合作社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发展模式,既可以抱团取暖,减少风险,又可以吸引村民参加,共享收益,走上集体致富之路。”巩向海介绍,确定发展方向后,他与巩磊等几名村民开始筹划,并说服3户村民加入;在镇村的帮助下,改造附近废弃窑厂取土坑210亩,创办养鸡场,初期投资1200万元,拥有8条生产线,15名工人。
“在上级的支持下,养鸡场很快步入正轨。”巩向海说,5年后合作社初见效益,2016年净利润达240万元。合作社有了明显效益,他们便继续号召村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经过一番动员,又有32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紧随而来的技术升级问题,却让巩向海犯了愁。
“规模扩大,提高效率,不能仅靠人力,还要上科技设备,但村里人有几个懂科技的?” 巩向海到县里求助,县营商环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联系涡阳经开区和高炉镇政府携手上门服务,帮助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协调县生态环境分局办理能评、环评等手续;联络县财政局,通过政府担保方式,为合作社提供500万元的技改资金。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合作社新项目的各项手续全部办理完成,近日,9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已全部投入使用。
“目前每天产新鲜鸡蛋11250公斤,主要销往合肥、芜湖及皖北市场。”巩向海介绍,经过多年的不懈发展,该合作社已拥有生产线15条,其中全自动生产线9条,总资产达2500万元。“现有蛋鸡存栏22万羽,年产蛋22万箱,年育雏60万羽。”巩向海高兴地说,如今合作社已拥有93户会员,其中脱贫户6户,养鸡场年产值7200万元,净利润600万元,每年每户可获分红2万元。此外,养鸡场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2个就业岗位,人均工资近4000元,有效促进村民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去年,由合作社出资,村里的党员、积极分子还赴外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接受党史教育。年底,合作社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按照不同的年龄段,为每人发放600至800元不等的红包。“评上全国劳模已经12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搞好产业发展,领着大家一起富。”巩向海信心满满地说。几年间,向海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安徽省示范合作社、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亳州市劳模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任雷 支博 王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