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艺术

王洪洲《手艺图典》:一部印在纸上的纪录片

2022年05月12日10:55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近日,摄影家王洪洲著作的《当代皖北乡村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手艺图典》首发式暨新书研讨会在合肥举行。出席研讨会的知名摄影家、美术家、出版人、媒体人就该书的选题立意、内容编排、摄影技术与艺术等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为王洪洲未来的摄影创作提出了中肯和深入的建议。

《手艺图典》封面

研讨会上,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赞许王洪洲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通过镜头凝练而出的作品,呈现出内敛、深沉、厚重的文化风貌,给予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以影像记录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非常艰辛、枯燥、繁复、细致的工作。王洪洲跑遍皖北的村镇街巷,拍摄近百种类型的图像,工作量超出人的想象,没有责任和担当,没有情感、情怀是难以做到的。《手艺图典》透视出作者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深爱故乡,眷恋故土,不求回报的担当与付出。许国说:“这是一部印在纸上的纪录片,是一部关于当代皖北乡村社会生活历史的教科书,是一册全景式、多视角、系统化,蕴含烟火气的,反映皖北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图文档案。”

采石场的石匠。王洪洲摄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陈志勇表示看过这本图典很亲切,书中记载的很多皖北乡村的老手艺,曾经看长辈们做过,有些自己也曾参与其中体验过。他指出,很多人觉得要把摄影搞成一门艺术,但其实成为一名影像记录者和传播者更重要,更有人文情怀。希望王洪洲对自己认准的路坚持走下去,再深入下去,做好调查研究,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知识,把摄影专题做深做透, 做出精品来。

皖北砀山年画。王洪洲摄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雷认为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样式多元精彩,有这么出色的纪实摄影师,用影像表现得这么精彩,《手艺图典》序的作者晋永权老师的评价非常准确妥当。王雷从摄影创作艺术性与思想性、地域性与全国性、碎片化与整体性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而精辟的论述,认为《手艺图典》是对皖北乡村文化做出的丰富集纳与呈现。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文龙表达了深入乡村一线创作在摄影中的重要性,肯定了王洪洲的家乡情结及较强的规划能力,图书从文字到图片都非常整齐、规整、细致,数十年中的坚守与付出才有了这本图典的问世,认为这是用影像记录传承皖北乡村文化做出的较大贡献。

孩子们喜欢穿的虎头鞋。王洪洲摄

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丁力品读了《手艺图典》后,认为这部书的思想性比较强,能给人以启示。无论是摄影创作还是美术创作,创作者都要深入基层思考,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深度、有价值。他建议王洪洲在以后的创作中可以更多展现当下乡村社会风貌与过去的对比,既记录历史,也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当代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安徽星报传媒副总编辑、安徽画报执行主编刘冬梅作为出版人,认为书中图片拍摄质量是相当高的,不仅具有文献性、档案性价值,而且对社会学、民俗学研究,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她认为如何更好地将图书宣传与推广出去很重要,扩大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影响力和认知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手艺人的生活现状和民俗文化更有意义。

打好的茅窝。王洪洲摄

安徽画报图片总监马启兵表示王洪洲先生十多年如一日,利用工作之余,几乎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持续拍摄民间原生状态手艺人专题项目,将淮河两岸的民间手艺人日渐消失的技艺定格、存档。通过镜头真实捕捉、呈现了这些平凡手艺人的生活瞬间及神情,记录下了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非常了不起!画面十分生动、自然,感人,这本书可看、 可亲、可爱!

研讨会最后,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原社长刘杰对《手艺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感慨于通过影像将皖北文化抢救、保护、传承下来的意义与价值,并鼓励王洪洲在以后的摄影创作中大胆尝试,挖掘并讲好手艺人故事,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准的好作品。建议王洪洲今后在做乡村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的时候,增加一些人物对话,和手艺人的对话,手艺人和传承人及与他人的对话等。在故事性上做足文章,故事能承载思想,故事也有吸引力,使摄影作品和文字鲜活起来。

戗菜刀、磨剪子的手艺人。王洪洲摄

据悉,《当代皖北乡村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手艺图典》出版发行由著名摄影家、《大众摄影》总编辑晋永权先生作序,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王洪洲历时近20年,深入宿州、淮北等皖北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该书分服饰、饮食、编织、建筑、金属加工、用品用具制作、陶艺、修理修配、其它等共九个单元,记录了47项曾存在于皖北地区的民间老手艺以及近50位当地民间手艺人的从业故事和手工艺技术。反映了当代皖北乡村社会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文化,对于研究皖北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欢欢)

(责编:范晓琳、宫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