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漫步凤阳,寻一曲流转不息的花鼓之歌

2022年04月02日15:2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白云千里过长江,花鼓三通出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清亮悦耳的唱词,灵巧娟秀的身姿,铿锵有力的鼓点,精妙入神的表演,悠悠长河中的一首首花鼓曲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将安徽凤阳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凤阳花鼓表演。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大自然的厚爱馈赠给凤阳一方名山胜水,也造就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春日的暖阳恣意倾斜在县城的每个角落,那点点斑驳似乎模糊了明中都的波澜壮阔,却照亮了新时代“敢想敢干”的小岗精神。伴着悠扬的花鼓漫步凤阳,信手拾取这些时光碎片。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是一种集曲艺、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它诞生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社事中娱神歌舞的表演以及劳动之余消遣娱乐的小调,后来随着民间艺人的脚步走遍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赞扬,称它为“东方芭蕾”,此后更是红遍四海。

只见舞台上姑娘们头簪红花,身着明艳大气的演出服,犹如展翅翱翔的凤凰。左手擎着一只小巧玲珑的手鼓,鼓面上画着一只翩翩起舞的彩凤,右手四指分开夹执两根半米长的鼓条,随着旋律在鼓面上翻飞,旋转的身姿显得无比轻盈灵动,清脆的歌喉犹如黄鹂般动听。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个凤阳歌......美好的梦想唱不尽,凤阳人生活幸福多......”这首改编自凤阳花鼓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凤阳歌》,唱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变化,演出伊始,台下观众便跟着哼唱,待到一曲终了,欢呼声更是一阵高过一阵。

每逢良辰喜事,凤阳人都会用花鼓来迎接宾客,传递欢快的心情。春节、元宵等节庆时还会有大规模的花鼓展演,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为节日更添一份活力。凤阳花鼓在600多年的传承中,已经成长为一种表达情感、寄托心灵和赞美生活的艺术,不仅承载着凤阳地区的悠久文化,在凤阳人民的生活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千年流淌的淮河文明,不仅孕育出凤阳花鼓这颗艺术明珠,还诞生过一个造就凤阳花鼓的人物,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69年,朱元璋在家乡兴建中都,这座皇城极尽豪华侈丽,有诗“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追忆了当年的盛况。2022年3月,明中都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历经六百多年的都城,诉说着历史兴衰。

滁州市凤阳县明皇陵神道。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沿长安街进入即是承天门遗址,这里是游览皇城的入口,一路向北,视野豁然开朗,只见一条七八十米宽的护城河如玉带蜿蜒,岸边满目纷繁花海,在风中摇曳着洒落芬芳,与恢弘的宫城相映衬,凝成一道别具韵味的风景,生命的色彩是如此震撼人心。

滁州市凤阳县明中都宫城南护城河外美景。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再向北走,就来到了皇城的午门。城门基部总长500多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龙凤、麒麟、牡丹、芍药等浮雕连绵不绝,足有430余个,栩栩如生的模样为冰冷的石头注入了生命,也可以窥见当年中都城豪华侈丽之一斑。视线顺着石刻的精致纹路游走,如同穿越时光隧道,看到古代匠师们雕饰奇巧的用心模样。遥望皇城三大殿,又仿佛听到车马人群喧闹之声,看到殿宇宫阙巍峨之状。

滁州市凤阳县中都城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午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明中都位于凤阳中心,不远处的热闹市井正可寻访些特色美食,洪武豆腐就是其中一道。外观是一道圆润柔嫩、汁明芡亮的炸豆腐,待到轻咬一口薄薄的外皮,内里的猪肉末、虾仁末馅料便爽滑地溜入口中,细品肉嫩脆香,甜酸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漫步在凤阳街头,逛一逛蓝天白云下的中都皇城,赏一赏晚霞日暮下的凤阳花鼓,尝一尝民间故事里的特色菜肴,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这个山奇水秀、人杰地灵的县城。(杨光)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