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泗县:“咬耳扯袖”成常态 绷紧廉洁纪律弦

2021年11月25日19:0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感谢纪委领导的这次谈话,让我意识到即使和亲友聚餐饮酒也要注意廉洁风险,否则小节不注意也可能栽大跟头。谈话不仅是告诫,更是一种保护!”

今年10月下旬,泗县在作风问题督查暗访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存在周末晚间聚餐饮酒现象。经认真核实,未发现公款吃喝或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违纪情形,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相关人员逐一开展提醒约谈,就“觥筹交错”间潜在的廉洁风险“咬耳扯袖”,一位县直单位部门负责人在“红脸出汗”之后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一直以来,泗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作为约谈重点,全面推行廉政约谈机制,善抓“隐性苗头”,善于“捕风捉影”,看到苗头就要提醒,听到反映直接过问,切实将党员干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禁于未萌、止于未芽。

防线前移,约谈“常把脉”。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约谈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约谈分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廉政提醒约谈会,关键部门和关键人员定期必谈等,多角度预防提醒,逐级传导压力,增强相关责任人员廉洁意识和廉政风险防范能力。

任前提醒,约谈“不犯规”。对新任、提任或转任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约谈,从谈话中教育其廉洁从政,同时签订《廉政承诺书》,存入干部廉政档案,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第一道防线。通过任前谈话,做到早预防、早提醒,倒逼领导干部守住第一个关口,使“不想腐”的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督促整改,约谈“除病灶”。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约谈-反馈-整改-完善”机制,对警示约谈、诫勉谈话中指出的问题,被约谈对象要在约谈后规定时间内提出整改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问责问效,对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相关问题切实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该县已开展廉政约谈186人次,发现并纠正苗头性问题37个。廉政约谈已成为督促全县党员干部守纪律、遵规矩的常态化措施,面对“被约谈”,党员干部们没有丝毫抵触情绪,反而感谢组织的提醒和纠正,有效防止了小错变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刘站)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