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唱响当涂民歌 传承非遗文化

当涂县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19日16:0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当涂凭借“当涂民歌”的优势再次入选,五度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

当涂县被誉为“民歌之海”,2006年5月,“当涂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当涂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精心打造文化名片,不断推动当涂民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

当涂民歌《当涂好风光》。当涂县委宣传部供图

唱响曲目“保护戏”,让当涂民歌走出田野、登上舞台

当涂县以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契机,积极推进当涂民歌项目的保护工作,先后开展5次大规模民歌资源普查,抢救整理山歌、秧歌等六大类225首单曲,以“影、音、谱、文”形式妥善保存;先后研究出版了《非遗田野调查》(当涂卷)、《当涂民歌乡土教材》等书籍和影像资料。依托当涂县民歌艺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建成专门的当涂民歌数据库、档案库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库。

同时,该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民歌瑰宝,搭建展演交流的舞台。成立了当涂民歌演唱团,推动当涂民歌演唱形式从村野走上舞台,每年举办民歌展演等活动100余场次,吸引群众3万余人次,大批精品得以从当涂走向全省、全国乃至海外。2018年以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陶小妹先后在北京鸟巢、全国乡村春晚、长三角民歌邀请赛、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民歌节等倾情展演当涂民歌代表作。

当涂民歌《划龙船》。当涂县委宣传部供图

唱响文化“传承戏”,让当涂民歌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培养一批民歌传承人,该县先后出台《当涂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定办法》《当涂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定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当涂民歌的保护传承措施、各相关部门以及传承人的职责。截至目前,共培养民歌非遗传承人2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2人。

积极开展“民歌进校园”,组织当涂民歌传承人担任志愿者在县实验学校、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青山小学等开展民歌教唱活动,教唱学生每年达3万人次。在此基础上,“民歌进校园”还走进大学讲堂,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安徽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专题讲座。

大力推进民歌传承点建设,共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点14处,省市级传承基地各1处,设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陶小妹工作室”,实现全县乡镇“当涂民歌”传承点全覆盖。当涂县民歌艺术馆作为全省唯一一个非遗类民歌艺术馆,常年免费设有当涂民歌幼儿培训班、青少年培训班和成人培训班,还接待国内外音乐团体、人士参观交流。

第六届当涂民歌大赛。当涂县委宣传部供图

唱响发展“创新戏”,让当涂民歌唱时代旋律、展时代风采

当涂县以弘扬时代旋律、加强专业创作、紧贴群众生活等为主导方向,致力于打造一批民歌精品力作。坚持结合时代旋律创作,以“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为主题,创作了《唱民歌知疫控》和《唱春暖共无恙》两首当涂民歌,为抗击疫情做出了文化贡献。坚持加强专业创作,成立当涂民歌名演员工作室,培育高层次人才,为增强民歌创作活力、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出一批极具生活气息的民歌精品,通过“当涂民歌”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大美当涂》《凌云山之恋》等新民歌100余首。

与此同时,加大当涂民歌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将听唱当涂民歌作为一个特色旅游环节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将当涂民歌纳入当涂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在当涂县大青山文化旅游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金色田园等旅游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利用民歌展演,扩大景区文化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消费,每年可增加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形成保护、发展、研究、文旅融合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让当涂民歌得到更接地气的传承与保护。(当宣)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