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美,不仅是珍稀美景,更是千年文化

六安,别称“皋城”。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这个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城市位于大别山北麓,身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境内自然景物丰富:颜值逆天的“深秋秘境”马鬃岭、神秘刺激的“原始森林”天堂寨、温暖如春的山间温泉陡沙河温泉小镇、绝美震撼的“人间仙境”大别山、如痴如醉的“碧如翡翠”万佛湖……
还有千年前兴“五教”、定“五礼”的皋陶文化,传承不绝的非遗制作,薪火相传的皖西苏区红军文化,都让人大饱眼福。六安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观光胜景,一片片神韵灵动的心之所往将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自然六安 山川秋野妙笔生花
奇山胜景金秋季,野性自然马鬃岭。马鬃岭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北坡的金寨县西南,境内群山环抱,沟谷纵横,主要山峰有石门岭、马鬃岭、金界岭等,森林总蓄积量约十四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0%。深秋是马鬃岭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风吹拂,红叶满山,溪流为底,松桧为墨,大自然肆意的笔墨挥洒在此地,马鬃岭就像一袭红衣的侠客,独自仗剑策马潇洒而来。
马鬃岭秋色。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沿G346国道南下,天堂寨的深秋层林尽染。位于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的天堂寨风景区,每到秋天,自然的画师正在此疯狂作画,誓要展现非凡的才华:如火如荼的红色、耀眼璀璨的金色、清澈见底的蓝色......峰峦巍峨与层林尽染,绝美云海与群山连绵,仿佛天空打翻了油彩,画出了一幅华丽的山水巨作。漫步诗意的峡谷栈道,深入磅礴的原始森林,呼吸清新的林海鲜氧,遨游缥缈的人间仙境,天堂寨的秋日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堂寨秋景。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前往金寨麻埠镇红石谷景区,在齐源茶谷小院休憩。这个以六安瓜片观光、采摘、体验为特色的小院,建有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生产体验、栈道品茗、茶客接待、就餐住宿、观光休闲等若干生态体验区。小院交通方便,环境优雅,小桥流水,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个天然氧吧,让游客流连忘返,是休闲、观光、选购六安瓜片、品味特色茶乡农家土菜的理想去处。
一场秋雨一场寒,霍山的陡沙河温泉小镇给你温暖。陡沙河温泉小镇地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上土市镇,背靠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前依淮河源头淠河。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山石泉林相映成趣,林荫匝道,溪水潺潺。
小镇有名的御香泉坐落于青山绿水之中,户外泡池依山而建,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在松竹翠柏、红叶似火之间,静静地躺在温泉池中,感受潺潺流水、虫鸣鸟叫,简直是一种超自然的享受。再尝尝当地特有的皖西大白鹅、腊肉黄鳝、竹笋黑毛猪肉等美食,身心舒畅,回味无穷。
沿商郸线向东行驶不到1小时,大别山主峰景区就在眼前。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其主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是国家4A级景区。大别山峡谷纵横,湖泊映天、瀑布遍地......主要有白马尖、龙井峡、四望堡、别山湖等著名景点。秋季的大别山,漫山泥土都散发着收获的芬芳。在那一片火焰般的浓郁中,绽放出生命的执着和桀骜不驯。在山中尽情呼吸,你能真实感受到生命的蓬勃、韵味与自然的活力,这是在城市中久违的宁静和充实。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沿着济广高速东行2个小时,万佛湖的蓝在秋风中更显神秘。远眺重重山,层层云,还有浅橘色的彩霞,美得像一幅山水名画。湖光加红叶,是秋季最美的颜色组合,绚丽又灿烂。远处的龙河塔隐隐约约出现,万佛湖的标志建筑伫立在视野里,飞驰而过的快艇让蓝色湖面波澜尽显,仿佛身处世外桃源,秋日时光慢慢吹过。
红色六安 千年文化“非遗”传承
皋陶墓位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北侧、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每每谈到六安这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小城,都逃不开皋陶。这位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生于公元前21世纪,一生辅佐尧、舜、禹三代帝王,始终执掌断狱和司法大权,前后达60余年。他帮助尧、舜、大禹推行“五教”,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皋陶墓上有一棵百年以上的黄莲树,形若伞盖,使古墓别增幽致。墓前立有同治八年(1869年) 镶嵌碑刻一块, 阴刻楷书“古皋陶墓”四字,笔法遒劲,是清代安徽布政使江西新建人吴坤修手题。现墓周已用青石砌成护墙,修建四周围墙及地平,墓前新立长方形香炉一座,左右各竖立“独角兽”雕刻一对。修葺后的古墓为之一新,远观近看均十分庄严肃穆,常有游人来此游览拜谒。
皋陶墓。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在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明清老街,拐角一家“承古斋”静静伫立。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油纸伞店,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工艺,守住祖辈的这份老手艺。油纸伞制作工序复杂,有选竹、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装柄、穿伞、糊伞等100多道。油纸伞所有原料均源于自然,生态环保。伞骨选用3到5年以上优质毛竹,茎直节少,韧性大,弹力强,能防霉、防烂、防蛀。看着老匠人细细打磨制作,油纸伞散发着浓浓的桐油香,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时光、一种情怀。来一份当地有名的金寨红豆腐,还有看花楼松菇汤、米斛仙草糕、蒿子粑粑、金寨吊锅等美食,享受美味,享受当下。
除了皋陶文化和“非遗”魅力,六安皖西苏区的红军文化也赓续流传。在六安市中心,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红军文化留下珍贵的足迹。当年红军创办列宁小学,为青少年普及文化知识。为加强宣传,皖西北特委等党组织先后创办了《红旗报》、《火花》半月刊、《红旗》三日刊、《苏维埃》周报等。漫步纪念馆,当年的刊物静静躺在陈列桌上,不见当年战火硝烟,透过这些读物仿佛能看见革命先辈们的殷切希望。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皖西苏区红军文化团主要有宣传队、俱乐部和新剧团,主要艺术形式有,歌谣、戏剧、绘画等。《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皖西苏区在南溪等地先后创办了多家赤色邮政局,在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仔细找找,两封珍贵的家信已经泛黄,那是红军战士卢炳银写给父亲卢义章的信,信封上加盖了赤城县第一区、第七区邮政支局和赤城县、红安县赤色邮政局的4枚邮戳,红黑两色印迹仍然鲜艳夺目。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六安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半壁江山,这里留下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曾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这收获的季节,沉浸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踏遍六安如画山水,重温革命故事。秋风渐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已然远去,六安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永不停息。(黄紫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