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综合整治和常态化执法维护,长江沿线生态“痛点”变“景点”——
治污防污,守护水清岸绿
10月14日,凉风细雨,秋意绵绵。漫步马鞍山江畔的薛家洼生态公园,水清岸绿,如诗如画。谁曾想,两年多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污染重灾区。占地不足千亩的薛家洼,长年停靠着200多艘渔船、住家船,非法码头3家,散乱污企业7家,固废堆场1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经过一系列综合整治,薛家洼这个曾经的生态“痛点”变成了网红“景点”,成了江城马鞍山新的城市“生态客厅”。
薛家洼,只是马鞍山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2017年以来,马鞍山市启动了非法码头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拆除长江干支流153座非法码头,推动非法码头整治复绿,长江沿线重现水清岸绿。
“近年来,我们在整治非法码头的同时,重点推进码头船舶污染防治,守护长江水清岸绿。”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谷强介绍,去年马鞍山市所有400总吨以上营运船舶完成了防污设施建设或改造,327艘100总吨至400总吨营运船舶完成全部防污改造;全市34家码头的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设施建设完成,实现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长江干支流全覆盖;今年又全面启动了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实现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全覆盖。
今年以来,安徽省交通综合执法机构全面加强水路交通综合执法,推动长江保护协同执法、联动执法,加强长江(安徽)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推动长江岸电建设使用,加强船舶防污染监督执法,积极参与长江禁捕和打击非法采砂,为助力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提供坚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保障。
当涂县大洋水运有限公司共有干、散货船96艘,企业负责人刘传利告诉记者,他们的船舶全部加装了“生活污水储存柜”、生活垃圾桶和污油水储存柜,实现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污染物“船上全储存、到港全交付”,确保污染物“零排放”。
“如今,船员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生活垃圾直排入江,现在船员能够熟练使用‘船E行’在港口申报接收,将垃圾、污水排放至接收船舶。以前船舶靠岸完全靠船上的发电机组供电,现在马鞍山江段沿线实现了岸电全覆盖,船舶使用岸电更节能、更方便,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马鞍山市江安航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马鞍山市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是八百里皖江首座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2020年底建成投用,可以日接收船舶污水78立方米,生活垃圾700公斤,为进出港船舶提供便捷、免费的污染物接收服务。
“针对锚地船舶或临时停泊船只,污染物接收船上门服务,一条船一天可完成40艘船舶的垃圾收集。”马鞍山港航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何小霞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该站累计接收处理船舶生活垃圾68吨,占全市总量的40%;生活污水4105吨,占全港总量的46%。(范克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