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合肥

分水岭上,“引智”水稻待丰收

2021年10月12日09:35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10月9日,肥东梁园镇镇南社区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稻香,上千亩金黄的水稻,在秋风中轻摇着沉甸甸的稻穗。“等天气晴稳就可以收割,目前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种粮大户、肥东诚信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诚一脸喜色地告诉记者,虽然8月下旬以来干旱少雨,但他种的节水抗旱稻“绿旱639”却没受到太大影响,依然长势喜人。

杨诚说的“绿旱639”是合肥市引才引智基地单位省农科院水稻所通过引进国外智力选育出的最新引智成果,近年来在肥东梁园等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根开花成功推广,解决了该地区少水易旱,地表存不住水,种稻靠天收的问题。

合肥市常年种植水稻540万亩,其中江淮分水岭地区及易涝易旱田、望天田、岗丘地等面积约占五分之一。“该地区麦茬一季早熟稻每年都有因干旱缺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生产上亟需优质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省农科院水稻所抗旱育种团队负责人王士梅博士介绍,自2000年起,在省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省农科院水稻所先后邀请日本学者平泽秀雄先生、美国褚启仁博士、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专家谢放鸣博士、菲律宾国家水稻研究所Thelma Padolina博士等国外著名水稻专家定期来华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交流。外国专家在如何引进水稻紧缺资源、如何确定水稻抗旱性敏感临界期、如何提高籼稻花培转化率、如何快速实现机械化育种等问题上给予了重要的建议及可行性实施方案。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2005年,我省育成第一代节水抗旱新品种“绿旱1号”。

在第一代引智成果的基础上,省农科院水稻所抗旱育种团队坚持在米质、产量、抗病、抗倒等性状上进行突破,通过近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历程,解决了抗旱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等瓶颈问题,于2020年育成集优质、抗旱、高产、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一代引智成果——优质节水抗旱稻绿旱639、皖直粳006等,其中皖直粳006是我省首个审定的优质旱粳稻新品种,实现了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有水高产,少水稳产。”这是杨诚种植绿旱639的体会。看到杨诚种植水稻在干旱少雨的年份也能获得丰收,今年梁园镇大刘岗村的种粮大户刘大锁也种了200亩绿旱639。“过去我们不敢种水稻,碰到干旱年份就要减产甚至绝收。”刘大锁告诉记者,今年他运气好种了绿旱639,既旱涝保收,又省人工,每亩可增收300-400元。

与同类型水稻品种相比,绿旱639等节水抗旱稻每亩直播生产可节约劳动力1-2人,节约50%灌溉水,米质提高2个级别,产量提高10%,亩节本增效约260元。”王士梅介绍,今年绿旱639、皖直粳006等在我省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尤其是绿旱639这个引智成果已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汪永安)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