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据蚌埠新闻网消息 “新系统以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流程为核心,强化了信息的拓展应用,有效提升优化了各方招投标主体的用户体验度,特别是减轻了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量,增加了易用性,我们要点个大大的赞。”不久前,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新系统上线,安徽凯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频频点赞。
作为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践,蚌埠市用近十年的时间,几步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流程电子化——2012年,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一网运行”系统1.0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和网络化。2015年又投入2300余万元对“一网运行”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建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和监管网,并配套建设一市三县统一使用的电子服务系统、交易系统和行政监督系统;在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信息互传,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共享,不仅交易主体方便了,监管部门和社会也有了透明公开的监督渠道。2020年11月再次投入797万元,对“一网运行”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打造全新的公共资源智慧交易系统3.0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三系统”分离,独立运行、互联互通,具有被授权人人脸识别、电子保函服务、智慧辅助评审、数据雷同性分析等创新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数字证书互认、远程异地评标室、第三方交易系统对接,“人脸识别”技术和OCR技术智慧辅助评标、数据雷同性分析等创新功能处于行业领先。
“目前,全市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土地招拍挂等交易信息全部挂网公开,还免费为招标(采购)单位发放数字证书锁。”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余化祥解释,这样一来,从项目申报登记、招标公告文件编制和确认,到答疑补遗发布等全过程统统实现网上办理。原先需要专程跑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如今全部转变为电子化在线办理。更为重要的是,网上开标、评标系统还能有效减少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更为公平公正——把公共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加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使得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整个交易过程更加规范、阳光。
如今,网上交易“深得人心”。与纸质材料相比,电子化招标不仅效率高、耗时短,而且成本低。“企业参与投标要印制厚厚一沓文件,招投标档案材料存放管理费用全年也要20多万元。里外里,都是账啊。”余化祥笑着点评,如今大家都省心不少。
方便的远不仅于此。2020年底,蚌埠市实现全流程网上开标,投标人用电脑远程即可完成投标,真正做到“零跑路”。今年5月上线的新系统,则将开标的物理环境真正转化为互联网空间,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你看,开标系统采取本地与远程同时展示,现场解密与远程解密并举,比坐在会议室开标还直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部部长孙利向记者展示了开标时的页面,形容这是从2G到5G的跨越。他解释,如果对开标有异议,还能在线提出问题,招标人通过系统即时回复,完全零障碍。
改变的还不仅于此。随新系统一同上线的还有电子保函,在简化了投标申请程序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资金压力,让投标单位轻装上阵。另外,在全省率先使用人脸识别代替身份认证,让出借资质、挂靠等行为无所遁形,成了围标串标行为的“克星”。
“交易要方便,更重要的是监管到位。”在余化祥看来,从审批点、风险点、效能点三个方面入手,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按照交易项目所有环节和岗位进行电子授权,实现了全面监督。加之系统的“智慧属性”,会自动对投标文件进行雷同性分析,比如电脑硬件特征码、上传投标文件网络IP地址等,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同一电脑制作、同一网段上传投标文件的情形,监管效率自然大为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有了更为铁面无私的电子审查官。
采访中记者获悉,仅去年一年,蚌埠市就完成符合条件的不见面交易项目数1141个,不见面交易率达100%;参与投标企业累计13024家次,共为投标人节约投标文件制作、食宿等费用2420余万元。(靳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