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政在行动

2025年,芜湖将建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2021年08月09日08:4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据大江晚报报道  8月8日是第13个“全民健身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当晚,第32届夏季奥运会闭幕,中国奥运健儿取得了金牌和奖牌榜第二的好成绩,本届奥运会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和参与热情。记者获悉,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芜湖市已经逐渐形成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局面,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正在向着“体育强市”的目标稳步前进。

全民健身活动引领新时尚

全民健身设施体系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芜湖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0平方米,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的1.8平方米目标;芜湖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到36%;根据安徽省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芜湖市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1.6%。全市建成全民健身广场27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农体工程662个(村级全覆盖)、全民健身苑771个,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镇街、行政村(社区)四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日益完善。据统计,全市共有体育社团组织227个,其中市级单项体育协会47个、俱乐部48个,县市区级体育协会、俱乐部共132个,会员10万余人;“十三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达3000多场次;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8435人,超过了1.5‰的标准;拥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1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6家、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8家;芜湖市青少年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获得奖牌近1600枚。芜湖市现有1家“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家“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持续加强。为了让全民健身更普及、更亲民、更深入,全市在“十三五”期间举办新年登高、“不忘初心路、健步新征程”徒步大会、半程马拉松、职工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3000余次,基本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统筹资源,不断夯实体育设施建设基础,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银湖公园、神山公园等都新建、改建了健身步道、足球场、篮球场等健身设施,龙山体育生态公园和湾沚区红杨山体育生态公园等7家公园被命名为省级体育生态公园;芜湖市全力推进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目前已新建、改建完成70块社会足球场地设施。持续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工作,每天在市奥体公园参加健身人数超过3000人次,全年超100万人次,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2020年芜湖市派出450余名运动员参加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31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6枚金牌、21枚银牌、25枚铜牌,其他各类名次68个。

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芜湖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殷琼告诉记者,芜湖市正在深化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即“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倡导“天天想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培育“人人会健身”的高水平健康素养,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到2025年,把芜湖市建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据介绍,芜湖市将通过开展统筹建设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加快市游泳跳水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落实新建住宅和老旧小区配建要求、共建共享学校体育设施、鼓励打造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维护机制、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品质升级资金保障等措施,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其中,芜湖市将推动各县市区整合边角地、低效地等闲置土地资源,“见缝插针”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小型冰雪运动等健身设施。到2025年底,各县市区“五个一”体育设施工程建成率达到100%,镇街“三个一”体育设施工程建成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6平方米。

通过举办更具影响力、更高品质的高水平赛事,打造天天有比赛、人人可参赛的群众体育赛事,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覆盖全市的“乐动芜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广泛开展体育文化宣传,讲好芜湖体育故事,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等,在全市倡导“天天想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通过重塑“生命在于运动”理念,让体育运动成为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身即时尚”的社会氛围;制定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社区居民提供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体育设施管理等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打造一批遍布全市、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参与提供全民健身专业指导等,培育“人人会健身”的高水平健康素养。(吴安亚)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