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合肥市一院杨娟:随时待命的“生命摆渡人”

2021年08月04日15:0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合肥8月4日电 (周坤)她从事的工作,一边面对死亡,一边迎接新生;她几乎全年无休,手机24小时待命,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可能是一个求救电话。她就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杨娟。

许多人对这份职业感觉陌生,简单地说,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责是向临床确认脑死亡病人的家属宣传器官捐献相关政策,协调家属完成器官捐献工作。器官捐献让“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续,杨娟把这份工作诠释为“生命摆渡人”。

杨娟正在指导捐献者家属签署捐献确认登记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2016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简称OPO),亟需一批从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的工作人员。

而此时的杨娟,还是医院的肝胆外科副护士长,身形娇小却吃苦耐劳,工作时头发扎成马尾,说话柔声细语,亲和力十足,所以成立OPO之后,杨娟被医院选为第一批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干,就是五年。

但多年的护士经验和职业热情,并没有给杨娟的实际操作提供便利。囿于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在最初的一年里,那是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探索阶段,失败的协调是占大多数的,平均协调8、9例,才能成功1例,杨娟坦言,被质疑、被排斥,让她充满了挫败感。

“有一次去一户农村家庭去协调,原本家属都已经同意捐献器官,但是当我到那儿之后,喝过酒的亲戚看了我的证件和材料,全部扔到地上,让我走。” 杨娟说,很多时候,他们得到的是亲属不理解的眼神,甚至是斥责和怒骂。

但是生命的力量,让她选择了坚持。

那是2018年,一名31岁的退役军人胡晨因病导致脑死亡,年迈的父亲主动联系红十字会,同意捐献儿子器官。最终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专家立即进行了器官获取手术,成功摘取胡晨的1个肝脏、1对肾脏挽救了三个家庭。

后来,杨娟得知,其中一个肾脏,移植给了一个患综合症尿毒症已经五年的小朋友,让这个家庭条件差、急需等待器官移植的孩子,重获生机。“那一刻,切身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一个生命的落幕,可以让三个生命重新绽放,所以哪怕一百次中只有一次成功,我也愿意坚持下去。”杨娟说。

正在协调工作中的杨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如今,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随时准备赶往医院。无论杨娟走到哪里,她都会带着一个工作包,里面装着文件材料、工作证件、印泥和笔。

一旦工作,配合医院进行评估、联合开展社会资料审查、给家属讲解捐献信息、配合家属签字、以及告别仪式、与移植单位办理交接、办理丧事等,杨娟几乎全程参与。

而在没有协调工作的日子里,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宣传中。从传统观念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主动选择“生命尽头的馈赠”,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5年多,杨娟切实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接受去世之后器官捐献的理念。现在,时常有市民主动找到杨娟,咨询捐献事宜,甚至有的捐献者家属充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特别希望自己失业,这样我再也不用面对生命凋零的痛苦;却又惧怕自己失业,再没有机会帮助他人获得重生。”杨娟告诉记者,器官捐献这条路还很长,她也将怀揣着希望继续前行,让生命延续更多可能。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