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宣城5月13日电 (周坤)5月13日上午,随着20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扬子鳄,缓缓游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双坑片区,2021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正式启动。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孙四清介绍,今年共计放归人工繁育扬子鳄530条,放归数量为历年之最。放归地点涉及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的5个县(市区)内的7个片区30处放归点。在启动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按计划把这批选出的人工繁育扬子鳄放归各片区。
“为了保证安全,所有放归鳄均植入电子芯片,以便识别个体身份信息,其中110条还安装了卫星追踪器,便于科研监测放归后鳄鱼的活动状况。”孙四清说。
人工繁育扬子鳄野外放归,并不是简单的把扬子鳄放进水塘里,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动管科科长夏同胜介绍,在放归活动前,专家在实地科学考察、专家论证、严格选址的基础上,编制了《2021年扬子鳄野外放归候选栖息地现场考察报告》,确定2021年放归塘口和放归鳄数量。
同时,在放归的各个塘口投放鱼苗、螺蛳等饵料,培育扬子鳄食物链。还要因地制宜栽植补种水生植物,营造栖息地生态环境,并且增设管护、监测措施,保障扬子鳄安全。
“选好家以后,再挑选扬子鳄。”夏同胜说,专家从扬子鳄人工繁育基地的适龄鳄中,筛选出974条“候选鳄”,通过DNA遗传背景分析,从中遴选530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的扬子鳄用于今年放归。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已达1.5万余条,但目前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仅200条左右,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据介绍,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从2003年起到2020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实施16次放归野外活动,累计放归扬子鳄508条。
夏同胜称,巡护监测显示,此前放归的扬子鳄已适应当地环境,恢复了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开始繁育后代。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现放归野外的扬子鳄产卵20窝,共计366枚,自然孵出幼鳄215条。